一場遲到77年的告別——“里斯本丸”遇難戰俘后人舟山終圓夢:SEO

時間:2023-12-03 03:03:20 作者:SEO 熱度:SEO
SEO描述::一場遲到77年的告別——“里斯本丸”遇難戰俘后人舟山終圓夢 茫茫的大海,海波卷起,浪與天相接,一片壯闊下,隨波浪顛簸的一艘大船上,七位白發蒼蒼的英國老人站在船弦,將手中的白玫瑰花瓣拋灑在大海上,“爸爸,我來看你了……“爸爸,安息吧…….”“爸爸,再見了……”,老人們低語著,看著海中漂浮著的花瓣,泣不成聲…… 這是一次特殊的告別儀式,一場與父親的告別,背后是綿延了77年的思念。 Part.1 2018年,在英國的三大報紙《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衛報》、《觀察者》上,突然出現整版的廣告,廣告的內容是一則“尋人啟事”:尋找1942年“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的英軍戰俘和他們的后人。 這三大報紙屬于英國的主流大報,登載廣告費用不菲,而廣告的內容又是這樣一則特別的“尋人啟示”,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關注,人們紛紛猜測,是誰登載了這樣一則廣告,又有著怎樣的目的呢? 在媒體的調查下,人們終于找到了登廣告的人:方勵,中國著名的電影制片人、勞雷工業創始人、勞雷影業總裁。 人們熟知的電影《后會無期》、《萬物生長》、《二次曝光》和《觀音山》都是他打造出的作品。而要尋找這些英軍戰俘和他們后人的念頭并不是心血來潮,是已經在他的心中生長了多年的念頭。 時間要重回2013年,當時制片人方勵和導演韓寒為拍攝電影《后會無期》帶著團隊來舟山東極勘景,偶然得知了“里斯本丸”沉船的故事,這段被塵封了77年的往事就這樣被帶到了方勵面前。 1941年冬天,二戰的戰火在遠東燒得正旺,日軍制定攻占香港的計劃,幾千英國士兵為了保護殖民地,與日軍鏖戰數月,最終在那一年的圣誕節投降。這些平均年齡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一夜之間變成了戰俘,開始了食不果腹、疾病纏身、性命難保的俘虜歲月。 1942年9月底,他們中的1834人被日軍送上“里斯本丸”戰俘船。船只從香港的深水埗出發,日軍打算將這些戰俘送回日本當苦役。當時船上搭載的英軍戰俘全部被囚禁在三個狹小的貨艙內,船上還載有近800名押運日軍。 當“里斯本丸”到達浙江舟山海域時,由于船上沒有懸掛任何標示顯示這是一艘運載戰俘的船只,被美軍的魚類擊沉。 “里斯本丸”沉沒過程經歷了25個多小時,這個過程中,日軍大批軍船到場,撤走船上的押運日軍,把囚于三個貨艙的1834名英軍戰俘全數鎖閉釘死。船沉前最后一刻英軍戰俘突圍,跳海的1600多名英軍戰俘被日軍武裝船只開火掃射打死、溺斃600余人,另有200多名皇家炮兵團的戰俘被囚三號深艙隨船沉入海底。 得知附近海域沉船的消息,大批東極島漁民自發劃著小舢板穿梭于小島和海面奮力救起了384名英軍戰俘,由于中國漁民大批進場救人,擔心暴行曝光的日本陸軍在日本海軍的提醒和干預下停止了掃射屠殺。 盡管如此,不幸的是,這次事件共有800多個生命葬身海底。 從舟山回來后,這個故事始終縈繞在方勵的腦海,那之后,他利用旗下海洋高科技公司用聲納定位到了里斯本丸沉船的位置,并完成了沉船的3d影像。這些證據無不證明“里斯本沉船事件”的真實性。 看著眼前那些清晰的影像,方勵如鯁在喉,那800多個年輕的生命大多數并未成家,還沒體會到人間情愛的美好就葬身海下,還有人是別人的父親、丈夫,他們的離去導致無數個家庭的分崩離析。但這個死亡人數堪比泰坦尼克號沉船的事件卻被人們逐漸遺忘,鮮有人再提起。 想到這里,方勵決定將“里斯本沉船事件”做成一個紀錄影片,打撈這段歷史,也提醒世人不要忘記這件悲壯的往事,“里斯本丸沉沒”紀錄影片拍攝就此啟動。 Part.2 在媒體廣泛報道后,方勵尋找里斯本戰俘和家屬的事情廣為人們熟知,關于戰俘后人的信息如雪片般飛來,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傳來,紀錄片攝制組掌握了300多個戰俘后人的信息,攝制組也先后6次赴英,采訪了其中120位,并前往日本、加拿大、法國進行調查研究。 Amanda Christian 是第一位和攝制組聯系的戰俘后人。她的爺爺是遇難戰俘之一,爺爺遇難時父親只有七歲。爺爺的墓直到現在依然空著,全家人最希望的是找到爺爺的遺骸,為他進行體面的安葬。Amanda父親在世時曾經希望能到香港查找父親的蹤跡,但是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83歲的Ron Brooks 父親是遇難者中的一員,戰爭時,父親被迫與家人分開,留守香港。那之后只能用書信保持聯系,但路途遙遠,書信傳遞時間太長,彼此消息總是不能及時抵達。直到父親在里斯本丸上遇難后,他們才收到父親寄出的最后一封書信。 父親的離去給家人帶來巨大的傷痛,母親在收到父親正式死亡通知書后不到四年也病倒去世,Ron也無法再提起這段往事。70多年后,面對攝制組,Ron讀起父親寫給他們的最后一封信,淚水無法控制的向外涌,哽咽到說不出話。 80多歲的Shirley Bambridge 采訪時,一直抱著一個洋娃娃,那是她父親在被俘前從香港給她寄去的禮物。時光流逝,當時滿臉童真的小女孩,如今已成白發蒼蒼的老人,唯獨不變的是對父親的想念,被永遠寄托在那個小小的娃娃中。 ……… 思念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回憶因思緒化為實體。上百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是一段悲歡離合,無不令聽者動容。 Part.3 采訪中,方勵感受到這些戰俘的兒女對不知父親身歸何處的強烈遺憾,這些觸動了方勵,并令他產生資助這些后人前往舟山與自己的父親做最后告別的念頭。 經過一年多的設想,三個月的籌備,在方勵的精心安排和資助下,最終七位戰俘子女抵達了里斯本沉沒的東極海域,他們將在這里與日思夜想的父親做最后的告別。而十月,也正是當年里斯本丸沉沒的月份。 在當前行業面臨資本寒冬,勞雷影業五個項目同時運作,流動資金的巨大壓力下,方勵仍然以個人出資的形式贊助了活動、廣告與紀錄影片的制作,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個人情懷,更是出于那份希望提醒世人不要忘記這件在中國家門口發生的悲壯事件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019年10月20日,搭載著英軍戰俘子女的船只抵達沉船海域,船艙內的大屏幕投射著海中的聲納搜索沉船傳來的數據,方勵一邊為老人們解釋,一邊講訴當時在里斯本丸上發生的一切,當談到這長眠在海底的800多個生命很多年紀和他的兒子、女兒一樣大,卻長眠海底逐漸被人遺忘,方勵禁不住哽咽了。 幾十分鐘后,當聲納在大屏幕上實時滾動顯示出里斯本丸沉船的海底圖像時,這些等待了父親77年的兒女們終于親眼目睹了父親的最后位置。那一刻,現場所有人都難以抑制噴薄而出的情感。 之后,在距離父親三十米的海面,他們灑下了無數的白玫瑰花瓣祭奠逝去的親人。 在父親的安息地,老人們口中訴說著對父親的思念,一遍一遍,淚流滿面。 午后,眾人登上了東極島,在可以俯瞰里斯本丸沉船海域的山坡上,當年參與救援英國戰俘的唯一一位還在世的中國漁民,95歲高齡的林阿根老人被邀請來到了現場,他向這些戰俘的后人回憶了當時救援的情景,這些后人們也對當年中國漁民對于英軍戰俘給予的無私幫助表達了最深切的感謝。 最后,由Ron Brooks主持了規范的英軍葬禮:致辭、軍號、默哀。每位子女在卡片上寫下了對父親思念的話語,并依次安放了九只鑲有遇難戰俘生前軍裝照的花環,和安放了十二只鑲有遇難英軍戰俘所在部隊徽標的花環。 告別儀式現場,Shirley帶來了她最珍愛的洋娃娃,那個經過幾十年依然保存完好的洋娃娃,是她此生最珍視的禮物,陪伴著她完成了對父親最后的告別。 一天中經歷了數次強烈的情感起伏,此刻她感到非常平靜,她說,她終于實現了父親和自己畢生的愿望,就是找到祖父,好好與他告別,她說,此生沒有了遺憾。 還有David Powell, Patricia Fish, Geoffrey Haviland ,Ted Green , Ron Brooks …….在場的和不在場的,從倫敦到舟山,從現在到過去,上萬公里、77年,思念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羈絆,此時、此刻,在這片海,匯聚,翻滾,終得圓滿。 看到老人們滿足的笑臉,方勵深感欣慰,他說:“70多年了這群老人永遠不知道父親在哪里,今天他們來到這里,親眼看到父親的安息地,就像墓園和親人告別一樣,這是對他們最大的意義。而對逝者來說,70多年后,這場儀式也真正令他們得到了安息。” 馬爾克斯曾經說過,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讓我們記住,這是對他們最好的告別。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一場遲到77年的告別——“里斯本丸”遇難戰俘后人舟山終圓夢-SEO】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