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閱讀的設計”:讓愛書的人觸摸到好書:人機介面設計

時間:2023-11-30 10:03:48 作者:人機介面設計 熱度:人機介面設計
人機介面設計描述::“改變閱讀的設計”:讓愛書的人觸摸到好書 @文| 本刊實習記者 石怡欣 9月的751D·PARK藝文空間有點熱鬧,“中國當代新銳書籍設計師作品展”與“改變閱讀的設計”論壇在此舉辦。出乎策展人覃寶鋼的預料,連日來觀展的人絡繹不絕。人們走到一個個展臺前駐足、俯身、伸手、翻閱,讓翻動紙張的“沙沙”作響與人們的交談、討論交相輝映…… “改變閱讀的設計”展覽現場 簡約的木質展臺上錯落有致地陳列了21組中國年輕一代書籍設計師的代表作品,其中多數曾獲“中國最美的書”,以及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德國紅點獎、“世界最美的書”、美國ADC金方塊獎……這些作品正向世人展示著當代中國“書籍設計的立場和態度”——“必須專一、有溫度、講細節”,以期“通過文本敘述的豐滿帶來閱讀的動力”。 大橋記憶 提到南京,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首先是橫亙長江的那座大橋,它是南京市的地標建筑,亦是江蘇的文化符號,更承載了幾代中國人的特殊記憶與情感。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編輯、設計師曲閔民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大橋記憶》是他今年設計的一本新書。 曲閔民帶領其團隊與專門研究南京長江大橋的南京大學建筑系一起合力繪制了曾經的多種大橋設計提案;找到了當時的一些工程師,用畫工程圖美術字的方式重新書寫資料。他們還原了當年的史料、記錄了建橋時拆遷的情況,使《大橋記憶》與大橋的建設形成呼應。 “改變閱讀的設計”展覽現場讀者 在搜集老一輩留下來的書籍資料后,曲閔民團隊采用了不同于以往做大型畫冊或史料集的方式,將《大橋記憶》做成了小開本,采用了泛黃紙張、筆記本式封皮,呈現出了那個時代所賦予的特殊質感,希望伴隨閱讀將讀者的記憶拉回修橋的年代。 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對中國橋梁建設意義非凡,在《大橋記憶》這本書里面,設計師們強調它的史料價值和文本閱讀性,使它不僅展現美術或藝術的價值,更兼具社會學和圖像學的意義。 一蓑煙雨任平生 “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古詩詞因韻律美、意境美、寓意美,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書籍設計師白鳳設計的《金圣嘆選批唐詩六百首》上線20分鐘5000套書即被一搶而空,《東坡樂府·雅集》推出后也成為年度爆款。 在做《東坡樂府·雅集》的過程中,白鳳就想通過解讀蘇軾生平與人生態度,引導讀者達到對詞的理解。讀詞如果僅限于詞義的解釋,而不把整首詞放在作者生平所處的環境當中,就無法參透作者的用意。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蘇東坡都可以用藝術化的文學形式表達出來:他在沙湖看田的歸途中忽然遇到下雨,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而他坦然寫下了“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參觀者在“改變閱讀的設計”展覽現場 蘇軾的墓志銘給了白鳳為《東坡樂府·雅集》做編年梳理的靈感。書本卷一、卷二有詳細可察的年份,為了避免單調性,白鳳在對應詞的年代加入十幅插畫;卷三雖未按編年梳理,但白鳳插入了四幅從南宋到清代有關蘇詞意境的畫。 此外,還設計了筆記本和填詞本,并為外包裝設計了五款刻有不同詞句的木盒子,希望讀者拿到手中時感受意想不到的驚喜。 因為內容公開,出版門檻低,目前公版書出現了粗制濫造的現象。那么眾多的版本到底要給現代人帶來什么?覃寶鋼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書籍設計師必須要尋找到不同的切入點,通過對書籍進行再設計和再編輯,呈現出差異化、立體化的視覺效果,由此讓更多年輕人走近古典文學,讓古典‘新生’。” 吸引年輕的眼球 好的書籍設計一定是為了讀者的需求而生。但是書籍設計師如何才能了解讀者到底想要什么?有人說是憑借設計的天賦;有人說是經驗的總結…… 曲閔民在論壇中說到他本人就很喜歡閱讀,只有自己真正在閱讀文字,才能把握如何把這些文字傳遞給讀者,所以書籍設計師還是要先做一個讀者,才會知道讀者想要什么。 作為此番“改變閱讀的設計”策展人,以及751設計品商店運營總監,覃寶鋼談道:“設計師還是要用作品來說話,比如很多出版社都做過唐詩類的選題,但是為什么白鳳設計的《金圣嘆選批唐詩六百首》就能熱賣5000冊?因為它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現代的傳播媒介改變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手段,能將書里最優質的內容快速抵達讀者而形成一個良性反應。設計師能賦予這本書更多適合現代人閱讀,或是讀者想要的內容,這才是一個好設計。” 在這次展覽中,中國的新銳設計師們剛剛嶄露頭角,他們在世界的設計舞臺上也開始獲得一些獎項與認可,比如:平面設計師潘焰榮獲得過英國D&AD 石墨鉛筆獎、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等;來自南京的85后夫婦曲閔民和博士設計師蔣茜更囊括了德國“世界最美的書”獎銅獎、“中國最美的書”獎 5項、美國 ONE SHOW Design銅鉛筆獎 2項…… “改變閱讀的設計”活動嘉賓(從左至右):呂敬人、白鳳鹍、張志奇、曲閔民、呂旻、陳曦成 他們相對年輕、有獨立思考,或者是做出的作品具有獨特性、先鋒性、探索性。覃寶鋼認為可以把這批年輕人歸納為中國新生的設計力量,但這只是一個特點,不是一個范疇,也不是一個界點。 “老一輩的書籍設計師更講究自己的設計功底,在材料運用上特別得體,但是他們往往缺少一點先鋒探索性。而這是年輕人最具備的,每個時代都需要符合這個時代特點的年輕人在這個舞臺上去奉獻他們的力量,現在的設計師們剛好呈現了這樣的一個狀態。” 中國年輕的書籍設計師在世界的設計舞臺上占據著重要比重。一個設計流派,甚至一個風格的形成,是多人共同參與的結果。 中國有這么一群年輕人——如果這些80后、90后的設計師們結合在一起,呈現出整個中國新生代書籍設計的面貌,這樣會讓更多的人感知到當代中國年輕人是愛做書的,設計上是獨樹一幟的。 人對書的善意 縱然短視頻已經成為碎片化生活潮流中的“王者”,電子閱讀越發受到歡迎,但還是有很多人鐘愛書本——在書店里翻閱書籍的人不在少數,而這些來參展的書籍設計師們,他們愿意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編輯、設計一本書。 那么創意能召喚傳統閱讀的回歸嗎?這是不是設計能解決的問題?對此,覃寶鋼持有一個懷疑的態度。他認為一個人買書而不看,這不是書籍設計師能解決的,現在大家閱讀的時間整體變少了,但是真正愛書的人依舊會堅守自己的陣地。 “改變閱讀的設計”展覽現場 人們對書是有善意的,這種善意也有了相對應的一群人為他們去反映。 此次的書展跟論壇的火熱就是一個很好的反映,書展的開展雖然設在工作日,但依舊有很多人來到現場。“他們讓我很感動。在碎片時代塞給你碎片資源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對于這種好的精神享受懷有很高的期待。”覃寶鋼說。 覃寶鋼認為:“頂尖的、最好的設計,它有點傾向于藝術層面的表達。其實書籍也一樣,藝術門類都有共通之處。”在年輕的設計師們心中,書籍設計就是一門藝術,它可以改變人們的閱讀,讓愛書的人觸摸到好書,從而心生歡喜。期待更多人是因為拿到一本書,而喜歡、而熱愛。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責編:申西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改變閱讀的設計”:讓愛書的人觸摸到好書-人機介面設計】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