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田”來了!廣州從化開啟“禾臉”識別:SEO工具

時間:2023-12-03 23:03:20 作者:SEO工具 熱度:SEO工具
SEO工具描述::“5G田”來了!廣州從化開啟“禾臉”識別 通過5G農田數字采集站,艾米農場可以實時監測稻田的大氣濕度、光照以及土壤溫濕度等數據,生成稻田“體檢報告”。南都記者 何玉帥 攝 藍天白云下,黃綠色的稻穗隨風搖曳,黑鴨成群結隊在田間覓食,再有幾天,位于廣州市從化區風云嶺森林公園山腳下的艾米農場即將迎來大豐收,而此時田間除了高聳的數字采集站,幾乎空無一人。 “生長階段、光照、溫濕度、病蟲害等,田間的一切都通過5G數字采集站傳送到后臺,這塊稻田將在11月6日左右全部成熟。”艾米生態人工智能農業首席運營官何淑紅說。 艾米農場“數字管家”正通過數字農田智能運營中心查看農場水稻情況。南都記者 何玉帥 攝 千萬數據累積“禾臉”識別 從化艾米農場于2014年落戶從化區,已于今年7月份率先用上了5G通信,每塊稻田旁都豎起了一個個約2米高、自帶太陽能板的設備。 “這就是已經覆蓋了5G信號的農田數字采集站。”艾米農場種植管理員和數據采集員曾宏亮說,農田數字采集站可以實時監測稻田的大氣濕度、每日光照、每日蒸發量以及土壤溫濕度、土壤電導率、土壤pH值等數據,并借助5G網絡的高速率、低延時將收集到的所有相關數據傳輸到終端“智慧大腦”。 終端“智慧大腦”收集數據后,經云計算處理和大數據分析便可生成稻田的“體檢報告”。 “我們一般在早中晚三個階段采集稻田數據,需要下到田間地頭里拍攝各種反映水稻長勢和病蟲害情況的圖片。”曾宏亮說,人工采集的水稻生長數據需要與機器采集的大田環境數據一起傳回后臺總部,用數據“馴化”數字農田系統。 正是通過“機器+人工”的數據捕捉方式,農場可完成水稻生長畫像及田間數據的采集工作。“現在人們生活出行都刷臉,憑借海量照片視頻的數據,在田間地頭里我們也能做到‘禾臉識別’甚至‘草臉識別’。”何淑紅說,通過對農田的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種植,艾米的數字農田能減少30%的管理成本,而所需的人力成本僅有原來的一半。 稻田里高聳起覆蓋了5G信號的農田數字采集站。南都記者 何玉帥 攝 以前看天現在看數據 中山大學教授、生物病蟲害防治專家楊凱正帶著他的研究生在從化艾米農場的稻田里捉蟲。據楊凱介紹,他們要捉的蟲子名為稻縱卷葉螟,其幼蟲取食水稻葉片,會將整段葉片向正面縱卷成苞,形成白色條斑,導致水稻光合作用減弱,造成水稻減產。 “農民一見到這個就要噴灑兩到三次農藥,因為蟲子往往躲在葉苞里,需要高濃度的農藥才能殺死,這就造成了農藥的濫用。”楊凱指著白色條斑告訴南都記者。 幾只害蟲便可導致兩到三次的高劑量農藥噴灑,有沒有可能用技術的方法解決這一困境呢?這也正是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馬千里對數字農田的未來預期。 “數據的建模分析可以計算出某一區域的病蟲害到底需要多少劑量的農藥或農肥,對每一畝田都實現精細化耕種。”馬千里說,“以前農民都是‘看天吃飯’,現在可以變成看屏幕看數據。” 馬千里認為5G信息技術的全面介入,讓信息傳輸更快速,為智能農業的實施提供了遠超4G傳輸效率的先進技術支撐。 10月15-16日,由華為公司主辦的第十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在瑞士蘇黎世舉行,艾米人工智能農業作為5G智能農業代表面向國際同行進行展示。“過去人們認為農業臟苦窮、低效、勞動力缺乏,而現在通過生態農田的大數據,讓年輕人也能愛上種田。”何淑紅說。 稻田里安裝了太陽能物理除蟲燈 。南都記者 何玉帥 攝 從一粒米衍生的小鎮 在從化區大力推動下,艾米農場正式升級為艾米稻香小鎮。今年7月中旬,艾米稻香小鎮正式啟動,規劃面積4500畝,小鎮以“生態水稻種植”為核心,以休閑旅游為驅動力,將引入粵港澳臺優質科技企業資源、高等院校資源等,將建成集“生態水稻種植”、“米食加工體驗”、“自然科普教育”、“農業科技研發”、“農業科技交流”、“山林拓展運動”、“手工文創購物”和“鄉村休閑度假”八大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小鎮項目,成為助力從化區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的重點項目。 目前首期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包括人居環境提升、生產配套設施以及鄉村振興展示中心等,預計將于年底前完工。 采寫:見習記者 程小妹 編輯:鄒琳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5G田”來了!廣州從化開啟“禾臉”識別-SEO工具】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