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殺害93名女性,這部高分劇為你揭開兇手的秘密:SEO內容優化

時間:2023-12-11 00:32:29 作者:SEO內容優化 熱度:SEO內容優化
SEO內容優化描述::35年殺害93名女性,這部高分劇為你揭開兇手的秘密 原創: 張家明 新周刊 “魔鬼已經來了,卻沒人知道該怎么和他算賬。”/《心靈獵人》 經過《心靈獵人》的剖析,“變態殺手”不再是一個面目模糊的標簽,而是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的個體。 如果把社會比喻成一個生病的身體,他們就是癌變的細胞,我們必須找到癌變的原因和防御機制。 35年,涉案50起,殺害了93名女性。 最近,美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連環殺手塞繆爾·利特爾(Samuel Little)向FBI供認了他犯下的謀殺案。 FBI的專家認為,他的供認都是可信的。 更讓人不寒而栗的是,幾十年之后,利特爾依然能記憶清晰且神態輕松地描述自己的犯案過程。 談到一位被他勒死的女孩時,他笑著說:“她在為自己的生命奮斗,而我在為自己的快樂奮斗”。 FBI 公布的利特爾作案受害人的分布地圖,其中綠點是一名受害者,紅點則代表兩名或以上受害人。 這些案件破案之前,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得原型案件“華城連環殺人案”也獲得了重大突破,警方利用DNA檢測技術找到嫌疑犯,解開了33年的謎團。 據韓國媒體報道,嫌疑犯李春載現年56歲,因為另一起強奸殺人拋尸案,在1994年被判無期徒刑,現已服刑25年。 但是,“華城連環殺人案”早已在2006年過了追訴期,警方無法再以當年的罪行起訴李春載。 如果不是無期徒刑,李春載很可能已經被假釋出獄。他在獄中的表現低調、老實,曾被列為一級“模范囚徒”。 “華城連環殺人案”兇手被確認是李春載。 “為什么不是死刑?為什么要有追訴期?”很多網友都憤怒了。 面對毫無人性的殺人犯,“人人得而誅之”的憤怒很容易理解,這也是正義感的一種表現。 問題是,這些罪犯的的行為,都是天性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我們憤怒過后必須冷靜下來追問: 他為什么會做出這樣極端惡劣的事情?究竟是什么觸發了他的殺人開關?“惡魔”到底在想什么? 連續兩季都口碑在線的電視劇《心靈獵人》(Mindhunter)嘗試給出回答。 這部由大衛·芬奇參與導演的犯罪片,沒有驚險的生死搏斗,但劇中殺人犯的每一句對白,都可能讓你背脊發涼。 《心靈獵人》講述在 1970 年代晚期,兩名聯邦調查局探員深入探究謀殺的心理層面,并在危險距離內接觸這些喪失人性的怪物,從而拓展犯罪科學。 “魔鬼已經來了, 卻沒人知道該怎么和他算賬。” 1977年,魚龍混雜的紐約城仿佛是犯罪者的天堂。 一名自稱“山姆之子”的連環殺手常常躲在暗處槍殺約會中的情侶,造成六人死亡,七人重傷。 他和受害者們毫無瓜葛,殺人不為錢,不為利。 為什么要殺人?他說:因為一條狗讓他這樣做。 這是神經病嗎?沒那么簡單。 1970年代的美國,類似殺人案件不斷上演。它們共同的特征是:犯案動機無厘頭,隨機選擇受害者,每起案件都極端暴力。 FBI毫無頭緒,面對這樣的罪犯,以往的辦案經驗都失效了。 就像科恩兄弟的電影《老無所依》,兩個老牛仔感慨舊時代的經驗無法應對新的犯罪:“魔鬼已經來了,卻沒人知道該怎么和他算賬。” 在《老無所依》里,哈維爾·巴登飾演的冷血殺手Chigurh令人膽戰心驚。 《心靈獵人》在這一系列疑問中展開。 主角霍頓·福特是位年輕的FBI探員,他與資深探員比爾·坦奇、波士頓大學的溫蒂博士,組成了FBI最初的行為科學部。 “如果不了解瘋子的想法,要怎么先于他們一步?”他們試圖通過與最惡劣的罪犯對話,找到這類罪犯的犯案動機。 首位訪問對象是“女學生殺手”埃德蒙·肯珀(Edmund Kemper)。 肯珀15歲殺死祖父母,21歲假釋出來后,又將6位女大學生分尸、奸尸。最后,他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并把頭顱割下來羞辱。 左邊是《心靈獵人》劇中的肯珀,右邊是肯珀本人。 在任何正常人看來,這都是一個喪心病狂的惡魔。但在監獄里,霍頓見到的肯珀是“友善、健談,細致,且邏輯清晰”的,采訪完后,他甚至認為“肯珀根本不是什么狂暴的變態殺手”。 幾次敞開心扉的聊天后,肯珀說出了童年遭受母親虐待的經歷,他說“我的暴力是被‘調教”成的”,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基于一種“使命”。 他所謂“使命”,是知道這件事有非常嚴重的后果,依然還要去做。無論要承受多么嚴重的后果,他都要去殺人。 曾制造了“挪威恐怖襲擊事件”的布雷維諾曾表示:“一個人的信仰能頂一支部隊”,這句話在《心靈獵人》里多次得到印證。 左邊是《心靈獵人》劇中的曼森,右邊是曼森本人。 第二季中,霍頓和比爾見到了臭名昭著的“殺人家族”首領曼森,一個“不沾血的殺人狂”。他曾塑造了一個邪教,教唆信徒犯下9起震驚全美的謀殺案。 被一群人封為“神”的曼森,不過是一個矮小、夸張且毫無邏輯的人,他對自己的罪行辯解道:“我沒有指使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這都是他們自愿的”“我所做的一切都為了愛”。 很明顯是胡扯,可他就是用這套說辭,不費吹灰之力就吸引了一批追隨者。昆汀的新作《好萊塢往事》,部分地還原了曼森家族里的詭異氣氛。 FBI的“心靈獵人”發現:那些罪大惡極的罪犯,總能用自己的邏輯自圓其說地解釋一切行為,且在這個邏輯里越陷越深。 面對新的犯罪形式,該怎么理解他們的行為?該怎么和他們“算賬”?又該怎樣找到預防的辦法? 《心靈獵人》男主角原型是道格拉斯(右)。 他們也是時代的產物 《心靈獵人》并非虛構,它改編自FBI心理側寫專家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回憶錄《讀心神探:FBI心里側寫術》。 劇中出現的罪犯,都是真實存在的連環殺手。“連環殺手”這一名詞,也是道格拉斯創造的。 犯罪心理側寫起源于20世紀末,那是美國連環殺人案爆發的時代。 有數據統計,在60年代,這類惡劣的連環殺人案只有19起,到70年代增長到119起,80年代攀升至200起。 在劇中,肯珀告訴探員,像他這樣的變態殺手還有很多。 是什么原因讓連環殺手越來越多? 加拿大歷史學家彼得·弗倫斯基(Peter Vronsky)指出,這種犯罪潮可能與二戰創傷有關。因為這一代連環殺手的成長期,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戰后時代。 在談話中,雖然連環殺手很少有人談論自己的父親,但在同時期成長的人,很多都提到父親從戰場回來后有心理創傷。 埃德蒙·肯珀的父親就是二戰退役軍人,他在戰爭時期常常執行自殺式的作戰任務,還參與到太平洋核試爆。他對肯珀的性格有多少影響?我們不得而知。 除了戰爭創傷造成的影響,20世紀末的美國,性解放運動的高潮可能也改變了新一代年輕人的認知。 電影、雜志中常常出現裸體,之前被禁止的低俗小說不再非法,以性暴露為賣點的雜志大賣特賣,《花花公子》1972年的銷量就高達700萬份。 于此同時,媒體為了吸引大眾,往往極盡刻畫暴力、犯罪等各種大眾感興趣的話題。埃德蒙·肯珀就是喬瑟夫·萬巴《警察故事》的忠實觀眾。 《好萊塢往事》中跟隨曼森的嬉皮士。 這些創傷、報道、傳播帶來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更廣泛。 串起《心靈獵人》兩季的連環殺手泰德·邦迪(Ted Bundy),是美國70年代最讓人恐懼的連環殺人犯之一。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他犯下了超過30起謀殺案,包括強奸與戀尸等變態行為。 今年8月,推特上突然掀起了一場口水仗,主題為“誰是最厲害的連環殺手”,曼森和邦迪的粉絲爭執不下,一個女孩還扮演了邦迪的受害者,得到了超過一萬的點贊。 克里斯滕森,那位殘忍殺害章瑩穎的連環殺手,就是邦迪的崇拜者,他曾對女友說:上一個能與我比肩的殺手只有泰德·邦迪。 盡管時間即將來到2020年,很多連環殺手已經是半個世紀前的人物了,但我們仍然不敢說他們已經成為了過去。 當年處理“曼森家族”案的檢察官,至今仍在擔心曼森追隨者發出死亡威脅。 克里斯滕森在法庭上,Christine Cornell的素描記錄了他的表情。 家庭是第一道防線, 也可能是最先崩塌的防線 經過《心靈獵人》的剖析,“變態殺手”不再是一個面目模糊的標簽,而是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的個體。 如果把社會比喻成一個生病的身體,他們就是癌變的細胞,我們必須找到癌變的原因和防御機制。 慶幸的是,我們多數人都擁有免疫機制——多半來自家庭。很多連環殺手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個支離破碎、問題重重的家庭。 道格拉斯曾在書中說到:這些殺人犯中,我想不出一個不是來自功能失調的家庭,無論他們是被虐待,還是被忽視。 肯珀常年被母親幽禁在地下室,承受無休止地辱罵;曼森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泰德·邦迪的母親是未婚生子,生父不明,從小叫的“父親”其實是外祖父,“姐姐”則是他的親生母親。 殺害了93人的塞繆爾·利特爾,母親是一名妓女,十幾歲時就在獄中生下了他,隨即被遺棄路邊,后來被祖母帶走養大。十幾歲開始,他就離家出走,在美國各個州流浪。 塞繆爾·利特爾多次被捕。圖/FBI 除了復雜的家庭關系,還有更多看似美滿的家庭,也隱藏著難以察覺的冷漠與忽視,正如道格拉斯所說“一切都在細節中”。 從出生到六七歲,是孩子擁有“愛的能力”最重要的時間,但很多父母把孩子放在搖籃里看電視,或者給個玩具打發孩子自己玩。沒有父母的愛撫,他們感受不到精神上的溫暖,就很難像常人一樣擁有共情。 青春期是矯正孩子觀念和行為很重要的時間段,但很多孩子一再地被忽視,甚至被進一步傷害。 2008年,日本秋葉原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造成7死10傷,加害者加藤智大的父母是社會精英,但回顧他的成長過程,只有八個字“過度保護,奪其意志”。 “不給孩子零用錢,因為不能養成亂花錢的習慣”“不準交女朋友,不能帶朋友到家里玩,要學習”,就是這樣努力又充滿操控欲的父母,讓孩子在青春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秋葉原殺人事件案發現場。/Carpkazu/WIKI 一個扭曲人格的形成,和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家庭、學校、社會、法律環環相扣,本應為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如果某一環嚴重失職或各個環節都不完善,就可能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這幾天網上熱議的趙力寶案,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據羊城晚報2006年報道: “趙力寶的家境殷實,作為家里的獨子,父母對他百依百順。趙力寶初中沒念幾天就不愿意讀了,整天和游手好閑的人混在一起,還常常偷看黃碟。當父母的從來沒有認真教育過他。” 趙力寶案簡述。/博主周玄毅 犯罪心理研究最終的期望是能夠預防犯罪發生,良好的的家庭環境就是預防犯罪最好的手段之一,但那已經不是犯罪學家能夠控制的事情了,甚至他們自己也難以避免。 在《心靈獵人》的第二季里,FBI探員比爾·坦奇的養子也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他把一名意外窒息死亡的嬰兒放在十字架上。 這是一種超渡儀式還是復活儀式?他又是從哪里學來的?比爾兒子從來沒有開口談過。 但我們可以大膽假設,父親長期在外邊查案,母親經常神經質般緊張,他們在家里經常討論比爾遇到的變態殺人案,可能都對比爾兒子的成長造成了影響。 第二季結局,比爾妻子帶著兒子搬走了,在一個頻臨崩潰的單親母親的照顧下,這個孩子的成長不容樂觀。 比爾和他兒子。 不要神話“犯罪心理側寫”,它不是巫術 隨著“犯罪心理側寫”被人熟知,這項技能如神話一般地出現在了大銀幕。 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唐人街探案》等國產片中,主角根據幾個微不足道的細節,甚至閉眼一算,就得出了疑犯的身高、體重、衣著、習慣、愛好等等,仿佛一種通靈術。 心理側寫的確幫助破獲過不少案件,但它從“罪犯心理側寫”升級到“犯罪心理側寫”,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心靈獵人》中有個插曲,依靠“心里側寫”找出真兇的霍頓名望漸高,在一所幼兒園里,他根據部分老師和家長的談話,認定校長有猥褻孩童的行為,校長因此免職。 因猥褻兒童遭免職,校長的事業和家庭徹底被毀,沒有工作的老婆幾近瘋狂,找到霍頓怒吼“他是真的愛孩子”,而校長呢,變成了一個酗酒的流浪漢。 霍頓認為校長有猥褻孩童的嫌疑,但劇中沒有給出確實的證據。 貫穿第二季的“亞特蘭大兒童案”,至今仍是一個迷案,被抓捕歸案的兇手韋恩并非因為24名兒童的案子被判刑,而是通過兩名成年人的案子判刑。他一直堅稱自己無罪。 無論在國內外,“犯罪心理研究”都是一門正在發展的學科。 它不是DNA,不能通過心理側寫,給任何人定罪。它必須接觸罪犯,做大量的實地調查或采訪,在大量案例和數據的基礎上形成分析,才能對探案和罪案研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在國內,因為種種原因,研究者想約見監獄中的重罪犯是很難得。當年轟動一時的復旦投毒案,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覺得很有研究必要,也通過了公安的批準,但到了監獄后就是見不到犯人。 李玫瑾在她的書里寫道:“犯罪是全社會的危險,減少危險不是只將犯人繩之以法的事情,我希望更多人知道,這個領域的研究不是為我個人,是為了這個社會所有的人,我們都需要醫生。” 李玫瑾在節目中談到兒童心理。 在大洋彼岸,這門學科的發展如何呢? 到2024年,79歲的埃德蒙·肯珀將迎來第14次假釋申請會,屆時,對他的判斷會準確嗎? 肯珀年輕時被關進精神病院,憑其超高的智力騙過了所有人,最終被釋放出院。不久之后,他就殺害了第一個女學生。 現在經過這么多年的監禁,他內心的 “惡魔”被徹底關住了嗎?恐怕沒有心理學家敢斷言。 2000年,肯珀在獄中與警察合影。 [1] How did one man kill 93 people over 35 years? He targeted the women no one saw. The Guardian. 11 Oct 2019 [2] Samuel Little’s Family: 5 Fast Facts You Need to Know,heavy.com,Oct 6, 2019 [3]50 years later: Prosecutor who sent Manson followers to prison looks back,The Mercury News, Aug 6, 2019 [4]Why Are There More Serial Killers in the U.S. Than Any Other Country ? , A&E Networks, May 14, 2018 [5]OHN DOUGLAS ON HIS LIFE'S WORK: TALKING WITH KILLERS,CrimeReads,May 29, 2019 [6]《幽微的人性》,李玫瑾,北京聯合出版社 [7]《FBI心理分析術》,羅伯特·K·雷斯勒 、湯姆·夏希特曼,江蘇文藝出版社 [8]《異類》,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中信出版社 [9]《誰でもいいから殺したかった!》,碓井真史,時報出版社 [10]《我國犯罪心理學研究面臨的困境及其出路》,中國刑事網,周凌。 [11]《連環殺手去世30年后,為何美國仍有人對他產生畸形迷戀?》,東方網,陳思眾。 [12]《1980年代連環殺手層出不窮的緣由揭秘》,BBC,Jessica Murphy [13]《律師朱愛軍眼中的高承勇: 一個可怕的“老實人”》,界面新聞,陳慧東 作者 | 張家明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35年殺害93名女性,這部高分劇為你揭開兇手的秘密》 閱讀原文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35年殺害93名女性,這部高分劇為你揭開兇手的秘密-SEO內容優化】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