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肢體不靈活就是腦卒中前兆嗎?看看生活中如何識別腦卒中:云端技術

時間:2023-12-04 04:03:01 作者:云端技術 熱度:云端技術
云端技術描述::突然肢體不靈活就是腦卒中前兆嗎?看看生活中如何識別腦卒中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為主,遠離卒中”。 卒中,又稱“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已成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被稱為“人類健康的二號殺手”,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資料顯示,我國腦卒中發病率以每年9%的速度攀升,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高血壓病等因素,腦卒中發病人群還呈年輕化趨勢。 腦卒中不僅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也威脅著人們的生命,無論我們是否患病,都應做到科學認識盡早預防,讓大腦更健康。 突然肢體不靈活,趕緊就醫 晚上7點多,70歲的王大媽與往常一樣和老伴一起出門散步,沒想到在途中突然出現頭暈,右手、右腿感覺有點麻。 王大媽起初沒在意,繼續走了一小段后,右側肢體麻木得更加厲害,漸漸感覺右腳像踩在棉花上一樣無力,并且說不出話來。 晚上8點左右,王大媽被送到了附近的醫院,被診斷為急性左側腦梗死。醫院緊急啟動了腦梗死溶栓治療的綠色通道。經搶救,王大媽右手、右腿麻木癥狀消失,也能開口說話了。 “腦卒中不僅有致命的危險,而且不少患者因卒中而致殘,只能癱瘓在床,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心理負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教授沈洪介紹,像王大媽這樣突發腦卒中的患者并不少見。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也被人們俗稱為“中風”,一般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兩大類。腦卒中的臨床表現多以突發意識障礙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齒不清、認知障礙為主要特征。 “搶救腦卒中病人,迅速及時非常關鍵。”沈洪說,由于救治需要搶時間,因此突發腦卒中必須盡快到最近的正規醫療機構接受規范救治。“但在實際中,由于不少患者發病后缺乏對腦卒中的認識或癥狀輕微未能及時就診,往往會造成院前延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提高大眾對腦卒中的認識和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生活中,如何識別腦卒中 “除了醫生爭分奪秒的救治,病人的自我發現和家屬的細心觀察也很重要!”沈洪強調,要是王大媽對自己肢體麻木、說不出話缺乏警惕而未及時治療,不僅會留下肢體癱瘓、講話困難等后遺癥,更嚴重的還有可能導致死亡。 沈洪表示,“80%以上的腦卒中是可以通過對危險因素的控制來實現早期預防的。個人可以根據年齡、身高和體重等19項因素,測評患上腦卒中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吸煙、飲酒等都是危險因素。” “腦卒中的早期癥狀一般很輕微,有的時候病人可能會感覺自己不舒服,但因為沒有強烈的痛感,所以大家常常會忽略出現的口眼歪斜、口齒不清等癥狀。”沈洪說,腦卒中早期癥狀出現的時間無論長短都有可能是發生腦卒中的預警信號。 如果我們的親人或者朋友,出現身體或行為異常,我們該如何判斷其是否患有腦卒中呢? 沈洪介紹了一個簡單易學的方法。第一,讓對方笑一笑,觀察嘴眼是否歪斜;第二,讓對方抬抬手臂,問問他是否有麻木的感覺;第三,讓對方重復說一句話,看其是否口齒清晰。 沈洪說,“如果出現上述3條中的任意一條或者多條,應及時送醫治療。此外,家屬應記錄好患者發病的確切時間,以便醫生診斷病情。” 預防腦卒中,提前篩查很重要 今年30歲的陳月(化名)在上班時,突然出現左手無法動彈、說話不清楚的癥狀。雖然在半小時后恢復了知覺,但這已經是她近期第3次出現類似的狀況了。家人急忙把她送到醫院,經檢查,確診為大腦中動脈重度狹窄,并出現了新發腦梗死的癥狀,需要立即入院觀察治療。 “目前,腦卒中的發病年齡已大大提前,以往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現在臨床上,四五十歲發病的患者也不少見。在我接診的病人當中,甚至有20多歲的年輕人‘中招’。”沈洪表示,目前,腦卒中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均能誘發腦卒中,因此年輕人也應注意預防。 沈洪提到,在諸多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誘發腦卒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數據顯示,70%-80%的腦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壓或高血壓病史,即使平時沒有明顯的高血壓癥狀,其發生腦卒中的幾率也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如果能控制好血壓,就能顯著降低患腦卒中的風險。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年輕人自認為身體健康,從不測量血壓;有些人在發現血壓增高時不以為然,沒有采取任何防控措施。 “控制血壓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措施,成年人應該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好習慣,一旦發現異常應當及時進行干預。此外,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生活不規律、抽煙嗜酒、肥胖、三高者,一定要重視腦卒中篩查。” 小伙突然“偏癱”,不良生活習慣是主因 就讀于北京某大學的大二學生丁凱(化名),睡覺時突然從寢室的上鋪重重地摔在地上。經檢查,年紀輕輕的丁凱居然出現了“偏癱”癥狀。 經過搶救后,丁凱恢復了意識。他回憶說,自己睡覺的時候,脖子撞到了床上的鐵柱上,當時沒有任何不適感。“到了12點,我還在打游戲,突然就覺得頭暈了,也不知怎么的,就從床上摔了下來,當時就感覺左邊的身子雖然有知覺,但是不能動了。” 原來,丁凱平日里不僅飲食不規律,也不愛運動,還經常通宵打游戲,這些都是導致他發病的誘因,加上丁凱受到外傷,因而突發腦卒中。沈洪表示,腦卒中與人們生活壓力大、情緒波動、運動少、熬夜等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沈洪說,除了藥物治療,人們還應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體重、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等,“一般來說,最好要低鹽飲食,控制鹽的攝入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高危男性群體,要嚴格禁煙,平時注意定期做體檢,提高腦卒中自我防范意識。” 腦卒中治療不可迷信“偏方” 69歲的鐘阿姨在患腦卒中后,出現了一側肢體麻木、語言障礙等后遺癥,心急如焚的她四處托人尋找傳說中治療腦卒中的“偏方”,藥是吃了不少,但一直沒有效果,反倒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沈洪介紹說,腦卒中患者初期康復后,仍可能會出現偏癱、一側肢體障礙、麻木、偏盲、失語、交叉性癱瘓、感覺障礙、語言障礙、記憶力下降、吞咽困難等后遺癥。“因此,腦卒中患者在出院后應當以靜養為主,癥狀治療為輔。一定要遵醫囑,進行治療控制。此外,不要迷信所謂的民間‘偏方’,一些治療方法或者藥物可能暫時有效,但是極不安全。比如,某類藥物可能吃的時候很有效,但是幾天后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這樣往往是得不償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主要表現為沉默不語、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等,此時家屬要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和關愛,對患者進行耐心安撫,切勿以“指令性”的言語勸服患者,這樣更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此外,沈洪提醒老年人,在秋冬季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盡量避免在過度寒冷時進行鍛煉,同時盡量做到生活規律化。 腦卒中康復靠家人關懷,更靠自律 “我的奶奶曾經兩次中風‘偏癱’,她第一次中風的時候,我還很小,依稀記得保姆每天的首要工作就是扶著奶奶在家里緩慢地移動鍛煉。”想起奶奶中風后的場景,林芳(化名)告訴記者,她依然心有余悸。 林芳的奶奶從小就有先天性風濕性心臟病,后來心臟能得的病幾乎得了個遍:冠心病、心絞痛、三尖瓣閉鎖不全、二尖瓣閉鎖不全等等。進入老年后,又得了糖尿病。 林芳說,奶奶是個要強的人,自律性也非常強。在確診糖尿病的時候,還沒有家用的血糖儀、胰島素注射器等便捷設備,只有口服的降糖藥物。“醫生說要控制好血糖主要還得管住嘴。愛吃甜食的奶奶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徹底斷絕了和甜食的一切‘聯系’,甚至連水果都吃得小心翼翼。靠著自律,幾十年來,奶奶都沒有糖尿病的并發癥。” 林芳表示,雖然經歷了兩次中風,但奶奶從不輕言放棄。在中風偏癱的康復上,奶奶也一直秉承著自律的原則。 “雖然奶奶走路很困難,但她出門從不讓人攙扶,堅持每天鍛煉,睡完午覺后,還要再出門散步。雖然腦卒中的治療及康復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但是作為家屬,我們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林芳說。 文并圖/黃攀連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突然肢體不靈活就是腦卒中前兆嗎?看看生活中如何識別腦卒中-云端技術】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