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海外征途再出發:中國太平4步走,成就國際化領先金融保險集團:電腦科技

時間:2023-11-28 13:03:39 作者:電腦科技 熱度:電腦科技
電腦科技描述::90年海外征途再出發:中國太平4步走,成就國際化領先金融保險集團 太平人壽(香港)的保險代理人Vivi近日剛剛完成了入職以來最大的一張保單,喜不自禁的她期待著更加美好的職業生涯;太平澳門產險已經連續多年穩居市場第一;太平新加坡新開設的壽險條線已經走上了正軌,太平印尼正在對標下一個競爭對手進行趕超。 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中國太平位于全球五大洲的60萬名員工們都在為中國這家持續經營歷史最悠久的保險公司之一貢獻激情和力量。 今年,是中國太平創立90周年。1929年開始,中國太平三大血脈“中國保險、太平保險、民安保險”相繼設立,并在各種不確性的歷史背景下各自進行著海外業務探索,也由此為如今的中國太平海外之路打下了先發優勢的基石。 事實上,直到現在,在中國保險業迅猛發展的當下,中國太平依舊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保險公司,也是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太平的國際化戰略正式進入再出發階段,最終的目標指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現代金融保險集團。 “中國太平一直以來就是中資保險行業國際化發展的‘先遣隊’和‘排頭兵’,這是老一輩太平人為我們打下的基礎,我們要把這條國際化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實,統籌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按照‘一帶一路’倡議,深化海外布局、拓展海外業務、提升國際品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太平董事長羅熹表示。 跨越國際化的門檻 8月28日,中國太平發布截至2019年6月30日未經審核的中期財務業績,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太平境外保費占總保費收入的11%,較去年的占比9.9%提升了1個百分點。 從9.9%到11%,不僅僅是1個百分點的變動,而是一次具有象征性意義的跨越。一般來說,保險企業的國際化分為負債端國際化(境外保險業務)、資產端國際化(境外投資)、資本國際化(境外融資)和運營國際化以及跨國混業經營和多元化經營的五種形式。 其中,負債端的國際化被稱之為是國際化經營的核心。而基于“負債端為核心”的原則,評價保險企業國際化程度的主要標志就是:境外保險機構情況和境外保費收入的規模和占比。 根據IAIS定義,“國際活躍保險集團”應具備的基礎條件包括:保費收入至少來自3個國家或地區;境外保費占比不少于10%;過去三年中資產不低于500億美元或年均毛保費不少于100億美元。 尤其是境外保費占比達到10%,是國際化保險企業的“入門標準”,也就是說,中國太平在今年上半年剛剛跨越了國際化保險企業的準入門檻,而這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能夠跨越該門檻的保險機構。 在海外,大型保險集團境外保費收入占比普遍在30%以上,像德國安聯、法國安盛、美國大都會等國際化領先的西方保險集團,境外業務占比均超過60%,國際大型保險集團立足發達市場,提前布局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例如德國安聯網點廣泛分布于77個國家和地區。 但對于中國的絕大多數保險公司來說,基本還停留在出于財務目的的資產端國際化(境外投資)時期。 “目前中國太平已設立的境外機構13家,包括11家子公司和兩家代表處,境外網點分布于五大洲的11個國家和地區,除了香港、澳門外,還包括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南非、英國、荷蘭以及北美等,覆蓋了財險、壽險、再保險、保險經紀、資管等等。”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國際部負責人說。 他認為,總體上看,中國太平的國際化程度在國內乃至亞洲相對領先。與國內的大型保險集團相比,太平的國際化經營歷史比較長,境外業務和網點布局整體領先,但與國際大型保險企業相比,中國太平境外業務比例、網點、覆蓋范圍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國際化的三段歷史時期 從中國太平成立的90年發展歷史來看,其海外的歷程,同時也是中國保險行業的海外發展史。 中國太平的國際化發展主要歷經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為創辦發展期,在20世紀20-30年代,伴隨中國民族保險業的興起,“太平保險、中國保險、民安保險”三大品牌先后創立,其中,設立于1929年的太平保險亮出了“太平保險,保險太平”的宣傳口號,太平事業由此發端。 1938年初,中國保險公司的香港分公司正式成立,這也是第一家境外機構,此后,中國保險公司又在新加坡、馬尼拉、河內、西貢、曼谷和泗水等東南亞地區開展業務。然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海外機構紛紛停業。 此后便進入第二發展階段:境外專營期。 新中國成立后,開展了對舊中國保險業的公私合營改造。1958年,根據國家統一安排,中國保險和太平保險停辦國內業務,和香港民安一起,專門經營境外業務,繼續為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服務,為國家積累外匯資金。截至1960年,這些機構匯入國內的資金合計90854萬美元,有力地支援了國內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1992年,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保險、太平保險和中國人壽保險合資組建的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2002年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 集團化經營拉開序幕,這就是中國太平的前身。 在境外專營期,國內的主要政策導向主要是引進外資、技術,而非走出去,當時,走出去的保險公司,實際上也面臨著缺乏做大國際業務的政策支持和資源支持。 2001年12月,太平保險和太平人壽在國內相繼恢復業務經營,中國太平進入第三階段:境內復業期。 太平品牌在國內的復業,使太平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繼太平保險、太平人壽之后,太平養老、太平資產也相繼開業,一個全新跨國綜合金融保險集團開始展現。2009年5月7日,中國保險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并承襲原中國保險、太平保險、民安保險三大主要品牌優勢業務與渠道。 在這段時期,中國經濟騰飛,保險行業飛速發展,太平的主要資源和精力投向境內,境外支持境內發展,國內機構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四步走再出發 在中國太平成立的90周年之際,其國際化戰略也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提出國際化再出發。 據了解,從2019年到2035年,中國太平確立了全新發展戰略,明確了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新戰略分為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19年—2020年為賦能提升階段;第二階段,2021年—2025年為穩健成長階段;第三階段,2026年—2030年為全球運作階段;第四階段,2031年—2035年是國際領先階段,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現代金融保險集團。 其實,相比國內其他保險公司,在實現國際化領先的最終目標上,中國太平已經具備歷史積淀下來的先發優勢,尤其是海外網點布局具有較扎實基礎,中國太平的各個分支機構遍布五大洲13個國家和地區,在港澳地區更是底蘊深厚、形成顯著的區域優勢。 太平再保險位列香港再保險市場第1位,太平澳門位列澳門財險市場第1位,太平香港位列香港財險市場第3位,太壽香港開業第三個完成經營年度躋身香港壽險市場第7位,太平再保顧問位列大中華區保險經紀公司第4位,金控牌照齊全。 另外,在國際化人才儲備培養、資金配置自由度、網點布局、渠道建設等方面相較國內同行仍具有先發優勢。 根據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太平人壽(香港)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3.4%,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太平香港本地業務較快發展,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5%,持續承保盈利;太平澳門保費收入持續居市場領先地位,綜合成本率66.5%,保持優秀承保利潤水平;太平新加坡產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3%,跑贏市場且保持承保盈利,壽險業務實現穩健起步;太平印尼保費收入同比上升35.4%,當地業務和中資業務均大幅增長,綜合成本率45.6%,承保利潤保持優秀水平;太平再保險保持香港再保市場領先地位,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1%,產險再保業務綜合成本率保持較優水平,壽險再保業務同比大幅增長24.7%,實現快速發展。 為中國保險業國際化探路 當然,先發優勢的積淀同時也伴隨著先行者的探路成本。在中國太平國際化發展的歷史上,曾經歷過海外機構關閉、合并以及弱體機構托管改造。 對此,中國太平也對此進行了經驗總結: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最直接的原因都是發展定位不清晰、經營管理薄弱,包括一些關鍵環節的把控不到位所導致的。 事實上,相比境內,境外經營更是困難重重,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困境。 基于此,太平保險為未來15年的國際化之路確定了清晰的思路,其策略是按照商業核心穩健布局,聚焦重點市場;定位是內地作為發展根基,港澳是戰略支點,海外是拓展方向;目標是力爭3到5年的時間,實現網點遍布五洲,東南亞等重點地區、重點市場要實現機構全覆蓋。 國際部負責人認為,保險業是全球范圍內壁壘較高的行業,保險公司在境外的業務拓展往往面臨著宏觀環境、文化認同、監管差異、行業風險、進入壁壘等重重困難和考驗。即便是資本和技術雄厚的國際大型保險集團進入海外市場,也是非常困難。這對于中國的保險業來說,其國際化發展道路任重道遠。 “中國太平作為中國保險業境外發展的先行者,秉承國家所需的使命和責任,在進行著積極的國際探索和實踐,希望為中國保險業的海外布局積累經驗。”他說。 責編:王媛麗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90年海外征途再出發:中國太平4步走,成就國際化領先金融保險集團-電腦科技】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