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蠶農苦苦堅守鋪就蠶桑專業村綠色夢想:網站數據分析

時間:2023-10-28 23:07:32 作者:網站數據分析 熱度:網站數據分析
網站數據分析描述::在宿城區埠子鎮蠶桑村,46歲的蠶農陸啟征一大早就到自家的桑園里采摘鮮嫩的桑葉。回到蠶室,將處理干凈的桑葉撒在布滿蠶寶寶的簾子上,頓時響起“沙沙”的蠶食桑葉的聲音。陸啟征說,他家春季養的是種蠶,主要用來制種。從5月上旬開始,全村蠶農家家都開始養用于結繭的蠶。到6月上旬,白花花的蠶繭,就能換來大把大把的鈔票。“我們村是全市唯一的蠶桑專業村,全村3359口人體會最深的,就是那句大家常掛在嘴邊的話:堅持就是勝利。”陸啟征說。   市場遇冷,栽桑養蠶業受重創   蠶桑村黨支部書記周炳均的一番話,道出了宿遷栽桑養蠶業經歷的酸甜苦辣。據他介紹。宿遷的蠶桑生產歷史悠久,蠶絲文化源遠流長,凝結著多少代人的辛勤與智慧,在地方經濟發展史冊上譜寫了燦爛的篇章。然而,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宿遷的蠶桑生產歷經多次大起大落,廣大蠶農既嘗到了豐收的喜悅,也承受過歉收的陣痛。蠶桑業時而紅紅火火,時而岌岌可危,可以說宿遷市蠶桑生產和其他地區一樣,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坦的路。   記者了解到,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縣級宿遷市蠶桑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的比重,蠶桑面積號稱100萬畝。這個產業一度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項目和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創下了輝煌業績。而在1995年以后,由于桑園面積發展太快,受蠶繭產量供過于求等市場因素的影響,繭絲價格跌入歷史最低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積毀桑,桑園面積出現了嚴重的大滑坡。   “我們村栽桑養蠶的歷史已經有60多年了,是傳統的蠶桑專業村。在各地陸續毀桑田改糧田的一陣風中,很多蠶農養蠶收入低,卻對于侍候多年的桑園難以割舍,同時也處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狀態。不過全村人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潮起潮落終有時,相信傳統蠶桑業一定能夠迎來春天。”周炳均說。   蠶農堅守,一路走來很不平坦   即便如此,村里的桑園也有一部分被毀掉了,全村保留下來的蠶桑面積僅有1500畝。“一個村里能保留這么多桑園面積,這在全市是首屈一指的。”周炳均說,那個時候,廣大村民常年守候著桑園,苦苦堅持著養蠶這個行當。   到了2010年前后,繭絲價格逐步上揚,創歷史新高,給蠶桑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桑、糧效益比達2.5:1,廣大蠶農的臉上再次綻放出開心的笑容。“我們村的農民對蠶寶寶有著深厚的情感,畢竟從栽桑養蠶半個多世紀中得到過很多實惠,曾經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周炳均說,隨著村里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養蠶者多為年老體弱人員,養蠶勞力明顯不足,技術水平出現倒退,嚴重影響了當地蠶桑業的發展。   “記得我們村以前有兩個繅絲廠,全村家家都養蠶。但由于市場行情原因以及收購秩序混亂,春季上好的蠶繭每公斤賣不到15元,養蠶的利潤很微薄。大家能堅持養蠶,就是因為對來之不易的桑園無法舍棄。”周炳均說,在很多地方蠶農早已“改行”,蠶桑村廣大蠶農卻堅持養蠶,走過了一條不平坦的路。   2015年9月之前,周炳均還在外企任職,聽說家鄉公開招聘村黨支部書記,他毅然放棄外企優越條件,經過多輪的激烈競爭,成為宿城區第一批職業化書記,他擔任蠶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我們是蠶桑專業村,為什么不能在蠶桑發展上做足做透文章呢?”上任后的周炳均心里在琢磨。   咬定青山,傳統產業煥發生機   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蠶桑村建設了“蠶桑村農副產品物流交易中心”,推進特色產業蠶桑提品升級和附加值開發,為蠶絲被和桑葉茶等進行商標注冊,幫助村民增收致富。周炳均說,蠶桑村歷史上家家戶戶都養蠶,貿然轉產轉業成本太高。通過走訪、座談,村委會最終決定咬定青山不放松,還是要發展蠶桑養殖,同時要加大附加值的開發力度。   周炳均說,作為全市目前成片桑園面積最大的行政村,全年春秋兩季養蠶量達到5000張以上。2017年,這個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在村組黨員干部的支持配合下,成立了“蠶桑村支書領頭調結構領導小組”,按照“支部+生態+蠶桑”模式,把農業結構調整與基層黨建相結合,不僅沒有取消蠶桑這個傳統作物,并且大力擴展。全村9個村民小組今年全面完成擴桑,全村蠶桑面積達到2500畝,已經成為了“無糧食作物村”,傳統產業在這里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我們村有大小企業20多個,村民一年春秋兩季大忙,就是兩季養蠶。大忙的時候,企業就放假了,在家門口就業的農民回家養蠶。”陸啟征家擁有桑園面積9畝,今年春季養蠶7.5張。“秋季也會養蠶七八張,我兩個孩子,一個上班,一個上學,現在我們夫妻倆實在忙不過來,就到別的村請人來幫忙,工錢每人每天100元。”陸啟征說,每季養蠶時間約40天,全村外請勞動力每年都在上千人。   敢闖新路,做足綠色發展文章   “這幾年蠶繭趕上了前所未有的好行情,就拿去年來說,蠶繭收購價達到每公斤46元-56元。”陸啟征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養蠶畝產收益保守數字在7000元。過去,桑樹枝條剪下來成廢物,還影響環境,現在找到了銷路,再加上用不完的桑葉作為藥材銷售,鮮桑葉制成茶葉銷售,青桑葚作為藥材銷售,桑園里散養草雞,產“桑葚蛋”銷售,蠶桑產業附加值每畝能增收1000元。   桑葚親子采摘、桑葉茶、桑枝切片……桑樹價值如何開發?周炳均經過調研想出了不少“金點子”。“去年村里搞桑葚采摘活動,吸引城鄉數千人前來參加,反響很不錯。”周炳均說,經過努力,村里已經和藥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桑葉、桑枝切片、桑葚干等都有了銷路。   “為了進一步增收,我們栽植了100多畝果桑,專門給市民提供免費參觀和免費采摘。5月中旬,有興趣的市民都可以享受免費采摘的樂趣。”周炳均介紹說,蠶桑村通過不斷提高蠶桑產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內涵,開發出蠶寶寶、蠶絲被、桑葉茶等淘寶爆款產品,推出的桑葚采摘、養蠶體驗、蠶絲被制作等鄉村旅游模式,受到游客們的青睞。   “我們就是要做足蠶寶寶編織蠶桑專業村綠色夢想的大文章,你瞧,這一張蠶種,能孵化出2600頭-2800頭的蠶寶寶,待它們作繭自縛之時,也就是廣大蠶農們笑逐顏開之時。”周炳均說,蠶桑村人均年收入已經突破2萬元,是人所共知的富裕村。只要勇于堅持,傳統的栽桑養蠶業同樣能煥發青春,令人刮目相看。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宿遷蠶農苦苦堅守鋪就蠶桑專業村綠色夢想-網站數據分析】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