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份踏勘報告,工程師失聯近四個月:網站安全

時間:2023-12-04 23:33:24 作者:網站安全 熱度:網站安全
網站安全描述::為了一份踏勘報告,工程師失聯近四個月 新華社成都10月28日電 題:為了一份踏勘報告,工程師失聯近四個月 新華社記者 惠小勇、胡旭 “失聯近四個月?我們不知道啊。”父親余炯去世后好幾年,因為他一個學生偶然說起,大女兒余曉蓉才知道父親當年在川藏線上踏勘失聯的往事,“這么多年,他從來沒有提起過。” 解放前,余炯就是公路方面的專家。1950年修建川藏公路,他主動請纓前去。對于父親在藏區的工作,當時只有4歲的余曉蓉沒有多少印象,只記得一年最多能見到父親一回。 后來父親調回內地工作,相處越久,余曉蓉越知道,父親一生,最艱苦的是在川藏線上,最驕傲的也是在川藏線上。 “我們在修建川藏公路時,連一份詳盡的西藏地圖都沒有,更沒有水文、地質、地震等資料。”時任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的穰明德在一篇回憶錄中說,甚至有外國公路權威斷言,中國人在西藏高原上修路注定要失敗。 1952年秋,川藏公路快要修到昌都時,面臨選線的困難。工程師余炯帶領一支小隊,踏勘昌都至拉薩間的路線。為尋找捷徑,他們翻越62座山峰,蹚過600多條大小河流,勘測出3200多公里的比較線,歷時1年零4個月,來回走了5000多公里。 “在沒路的地方修路,踏勘定線是第一步,然后才是測繪、設計和施工。”現年86歲、當時在康藏公路前線擔任測設員的呂寧子老人回憶說,那時的踏勘隊背著糌粑、帳篷,帶著羅盤、計步器等最簡易的工具,一頭扎進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為開路者開路”。 由于山高、路險、林密,又沒有通訊工具,余炯帶領的隊伍和筑路司令部失去聯絡近四個月。 當完成任務回到司令部時,一個個衣衫破爛、滿頭長發、胡須滿腮、面黃肌瘦。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參謀長陳明義收下他們的踏勘報告,緊緊握著他們的手,凝視著他們歷盡艱辛的面容。 穰明德的回憶錄說,在整個川藏線,像這樣的踏勘隊伍共有10多支,他們總共翻越了200多座大山,徒步行程1萬多公里,提出了7條比較線,收集、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并計算出許多原始數據,為選擇最佳線路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父親不是那種話多的人,從不講他自己,只有談到公路才說個不停。”余曉蓉說,這幾年,她和兩個妹妹拜訪了一些圖書室和檔案館,一點一滴搜尋和父親相關的文獻,包括一本名為《昌拉段踏勘紀行》的手稿。 余曉蓉說,她們想以此了解更多父親在川藏線上的故事,并講給后人們聽,讓父輩那種吃苦耐勞、甘當路石的精神一代代傳揚下去。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為了一份踏勘報告,工程師失聯近四個月-網站安全】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