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蘇州美專②|94歲的陳徵:從滬校生到上交團徽設計者:電腦科技

時間:2023-11-29 04:03:36 作者:電腦科技 熱度:電腦科技
電腦科技描述::口述·蘇州美專②|94歲的陳徵:從滬校生到上交團徽設計者 2019年是顏文樑等發起的蘇州美術畫賽會創辦100周年,畫賽會正是三年后蘇州美專誕生的序曲。值此蘇州美術畫賽會百年、蘇州美專創建97年之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推出“口述·蘇州美專”系列。 系列尋訪的第一位親歷者,是居住在滬、今年94歲的陳徵先生,他是蘇州美專抗戰期間轉移到上海開辦滬校時期的學生。1985年,他為上海交響樂團設計出第一款團徽。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音像公司設計出“鷹象”司標。由他手繪的各式盒帶封面,如同一幅幅微縮的油畫,透視嚴謹、色彩準確,而這些莫不得益于在校期間的專業訓練與校長顏文樑的栽培。 陳徵 鋼琴家阿格里奇來了,小提琴家齊默爾曼與沙哈姆來了,1978年曾訪華的指揮家安德魯·戴維斯爵士攜BBC交響樂團也來了,共赴2019年上海交響樂團成立140年的慶典演出。 1985年3月10日《新民晚報》訊:“ 上海交響樂團在今天舉行的音樂會的節目單上,首次使用團徽,它是陳徵設計的。團徽以S.S.O三個英文字母拼成,是樂團英文名稱Shanghai Symphony Orchestra的縮寫,三個字母構成一把提琴的琴頭。琴頭旁裝飾兩顆橄欖枝,表明交響樂來源于歐洲,含有和平、寧靜、優美之意思。” 上海交響樂團1985年版團徽 《新民晚報》1985年3月10日報訊 34年前,陳徵剪下這則報訊,配上金色文本框,收錄在《陳徵設計作品選》第一頁。34年后,上海交響樂團雖已啟用新團徽,但團長周平向“澎湃新聞·藝術評論”記者證實:“原先這款設計,我們把它稍作修改,用作上海交響樂團文化發展基金會現在的標識。” 年輕時的陳徵 澎湃新聞 圖 94歲的陳徵(生于1925年),是蘇州美專抗戰期間轉移到上海開辦滬校時期的學生,1950年,從蘇州美專西洋畫系畢業。1952年,任上海粵東中學音樂美術教研組組長和虹口區中教組教研組長。八十年代,擔任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音像公司美術編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印刷分廠廠長、上海音像公司裝潢印刷廠廠長和中國音像大百科美術編輯,其間設計了上海音像公司司標、上海交響樂團團徽、上海室內樂團團徽,以及音帶封面、宣傳畫200多幅,這些設計圖案,既有時代烙印,也透著蘇州美專的藝術氣息。《彎彎的小路》《外國著名抒情音樂》等音帶封面,遠遠超過一般的設計范疇,更像微縮的油畫,它們嚴謹的透視、準確的色彩,與墻上掛著的陳徵油畫代表作,并無分別,而透視和色彩學,也是這位老人念念不忘的顏師教誨。 陳徵設計的盒式原音帶,《彎彎的小路》設計稿背景原圖(上)和《彎彎的小路》設計成品(右下) 陳徵家中懸掛的個人油畫作品,描繪蘇州河橋畔。澎湃新聞 圖 顏文樑講透視和色彩表現1937年,抗戰爆發,蘇州美專西遷吳江同里鎮,再遷浙江菱湖袁家匯。浙江淪陷后,師生再次西遷,大船繞行寧波抵達上海,小船駛往內地。來到上海的顏文樑,1938年先租下王家沙小學一間校舍作為蘇州美專滬校,招生30余名,秋季,遷到法租界的四川中路企業大廈7樓繼續辦學。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滬校改稱畫室,停止招生,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蘇州滄浪亭復校,重新招生,次年滬校學生并入蘇州本校。高中畢業的陳徵投考了滬校,三年學習期,他一邊打零工,一邊定期上課。年紀小、話不多、學習勤快又是蘇州人的陳徵,博得顏校長青眼。“顏老跟我比較親近,有同學提出透視關系遠近的問題,顏老會說,你去問陳徵。” 陳徵《三峽情》1954 油畫 澎湃新聞 圖 “空氣透視,過去沒人談過,顏老首先提出。”采訪中,一談到繪畫本身,方才回憶時頗顯吃力的老人,突然起了興致,“譬如,一張畫大餅油條擺攤的場景,同學把天空畫成藍色就不對,顏老畫的時候,天空是灰蒙蒙的,有一種煙霧感,那是空氣的層次,是擺攤人的工作環境,假如沒有這層空氣感,天空就不真實了。” “顏老談藝術,既講理論也重實踐。一次,大家在公園里,看到一條帆船和遠處一座橋。顏老問,帆船能否穿過橋洞?同學多認為帆船體型大,不能過。但顏老說,根據透視關系,帆船高度沒有超過旁邊的樹頂,河岸樹木高度大致相同,距離放遠,樹一點點縮小,但最遠處樹頂不高過橋洞,根據平行透視的原理,帆船可以過。”陳徵說。除了透視學,顏文樑對色彩原理的講解,也讓陳徵受用一生。早先一篇《陳徵訪談錄》有記:“還有一節課,顏老講的是色彩表現,他問我們灰色怎么畫,我們回答說黑色加白色。他說,黑白都不是顏色,你們知道黑顏色怎么調配嗎?你們現在穿的褲子顏色很多是灰的,但完全都是灰的是沒有的,你們把每個同學褲子的顏色都畫出來,你們怎么調色,應當是用三原色,即紅黃藍來調出灰色,其中比例你們自己試試看。我后來試驗得出許多經驗,比如紅是大紅,黃是比較濃的,純的不帶青的,藍呢是青,青里面有一點湖藍,這三個顏色加起來,就可以調出褲子上的灰顏色。” 按巴黎美術學校經驗辦滬校 對藝術,顏文樑細致嚴謹;對學生,顏校長溫和寬容。一次,顏老與陳徵看同學作畫,面對“一塌糊涂”的一幅習作,顏文樑說了聲“嘸啥哇”(吳語,沒什么),看看陳徵。陳徵驚訝道:“就嘸啥?嘸啥后頭還有一個好,嘸啥好(沒什么好)!”陳徵說:“但顏老不講不好,他只會告訴學生哪里顏色重了,影響繼續畫的效果,然后再動筆,幫學生稍微調整畫面。” 彼時,顏文樑在上海辦校的條件是十分艱難的,或許正是抱著“嘸啥哇”的樂觀和“畫畫為了快樂”的信條,才支撐他于困境中堅持。起初,顏文樑、朱士杰不取薪水,招生30余人,遷到企業大樓后,學生增至40人。象征性的學費不夠房租開銷,顏、朱便拿出積蓄花用。顏文樑白天教學,夜間作畫,通過替人作肖像畫,補貼學校經費。即便如此,仍然按例照顧家庭困難、讀書用功的學生,或免學費,或接濟衣食。 陳徵設計的盒帶封面 《海灣的街道》 澎湃新聞 圖 陳徵設計的盒帶封面《海灣的街道》成品 澎湃新聞 圖 陳徵回憶,他每學期學費大約10元,同班十數人,課程包含古典文學、英語、數學、地理、素描、色彩學、透視學和音樂。已故的陳士宏(蘇州美專滬校學生、教師、中國早期科教片動畫設計師)先生在一篇訪談中說:“(在滬時期),并不專門分專業設置課程。那時候是按照巴黎美術學校的辦法,這大概是顏先生留學的經驗,也是他的主張。他認為一個畫家可以很容易進入很多領域,這樣比較開闊。所以,學校就有一間很大的教室,一進這個學校,是正式的也好,旁聽生也罷,不論年級和專業,大家都在一個教室里畫畫。上課評畫,所有教授都來,好的作品放前面,差的放后面,最好的是95分,一般沒有不及格的。” 顏校長重視音樂,蘇州美專的學生也多有擅長小提琴、口琴、管樂與美聲者,就連校歌的譜曲也由顏校長親自操刀。他常在同學前一展歌喉,八十多歲時,還能在陳徵的黑管伴奏下,演唱自己填詞譜曲的《石湖穿月》和《廚房》,后者的同名畫作正是顏文樑的代表作。 《石湖穿月》《廚房》歌譜,顏文樑詞曲。澎湃新聞 圖為標識設計打下堅實基礎在陳徵老師的家門口,貼著張紅色字條:“請小朋勿隨便按鈴,我們老年人走路不便。謝謝。”可是,當他為了向記者展示設計手稿時,竟然在書房里好一陣爬高摸底,翻箱倒柜。 老人要找的,是他1980年代設計的標識和音樂盒帶包裝設計稿。那時,設計皆靠雙手。一筆筆手繪,一張張黏貼,創意與美感就在繁瑣的工序里展現,這些心血代表了手工年代的設計高度,它們既是陳徵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也是美專畢業生回饋母校與社會的成績單。 《漓江帆影》設計成品 《漓江帆影》電分四色稿 澎湃新聞 圖 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為其音像公司設計司標。陳徵以音像的諧音“鷹象”為主題,寓意高瞻遠矚、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并取“音像”首字母YX融入設計。司標中,鷹立于音像(YX)之上,大象作底,結合天地,環繞宇宙,音像電波四通八達,傳遍天下。設計一出,即被拍板。整個八九十年代,這枚司標出現在上海音像公司每一盒音帶封面的側條位置,陪伴了無數聽眾。 陳徵設計的上海音像公司司標,1981年10月。 上海音像公司盒帶封面,左右脊封上部為司標。 除了美術設計,陳徵擔任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印刷分廠廠長期間,也實踐著顏文樑的色彩學理論。“有一回,一張封面設計需要連夜調色,第二天開機印刷。畫稿用淡黃色打底,但師傅在車間夜晚燈光下把黃色調濃了,第二天早晨我看到后,馬上全部叫停,找師傅分析,這個濃度的黃,再加上橘紅、棕、黑、大紅色,整個畫面像要著火了。于是,師傅重新調整顏色,再印出來,就對了。”當時年輕的陳徵,經過這次危機處理,讓廠里的老師傅們對他刮目。 中國輕音樂專輯《西山紅葉》設計成品 2007年,陳徵接替已故的顏文樑校長成為第二任蘇州美專校友會理事長。在一份《蘇州美專校友會成立以來的畫展統計》中,記者看到,自1979年成立校友會至2015年底,相關展覽共計81場,遍及北京、上海、蘇州、長三角各地甚至遠至新加坡,最后一次展覽是2015年12月在上海舉辦的“蘇州美專‘滄浪畫展’36年回顧展”。 蘇州美專校友會理事長陳徵任命書,照片左起:顏文樑、李詠森、朱士杰。 近幾年,校友相繼謝世,年度在滬校友聚餐上的人數越來越少。2019年,因為大家的身體緣故,聚餐暫停。幾年前,陳徵尚且操心第三任校友會理事長人選和移交蘇州美專校友會印章的事,而這次,他已不再多談。 如今,每次來到南京藝術學院(1952年后,由上海美專、蘇州美專、山東大學藝術系合并而成),一入正門,便看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牌坊,由蔡元培提出、劉海粟倡導的“閎約深美”辦學思想,也會出現在南藝美術館外的招貼海報里,但有著三分之一“血緣”的蘇州美專,漸漸零落成泥了。 對陳徵老師的采訪,是在乍暖還寒的初春。沒開暖氣的老式公房里,裹著棉襖棉褲的老人侃侃而談,三個多小時,抽了幾口煙,未飲一口水。為了協助記者接下去的走訪,他翻出發黃的通訊錄,找到老同學電話,挨個地撥出去。 (本專題參考資料:“滄浪畫展——36年回顧展”展覽畫冊、《蘇州美專研究》、《黃覺寺文集》、薛企熒著《陽光旅途》、《滄浪掇英——蘇州美專建校八十六周年紀念專輯(1922-2008)》、蘇州美術館館刊《藝浪》、《朱士杰畫選》、冉偉嚴著《歲月丹青——朱士杰、朱曜奎父子傳》(文稿)。)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口述·蘇州美專②|94歲的陳徵:從滬校生到上交團徽設計者-電腦科技】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