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產業發展既要“專”也要“博”:資訊科學

時間:2023-10-27 17:07:43 作者:資訊科學 熱度:資訊科學
資訊科學描述::拿下“紅雙喜”,對李寧公司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出于奧運戰略的需要,二是專業化的需要。“紅雙喜”是頂級乒乓球運動器材商,而“李寧”則是綜合性運動品牌,“紅雙喜”的專,與“李寧”的博,正是當前中國體育運動品牌兩大發展潮流的代表。 雙方的結合關乎當下中國體育用品產業的轉型 11月中旬,中國體育品牌企業李寧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已與四位賣方達成協議,以總代價人民幣3.05億元,收購著名乒乓球品牌“紅雙喜”合計57.5%的股權。 作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體育用品企業,李寧公司的產品一向以“博”著稱,從運動鞋、衣服到裝備,幾乎無所不包。但是,在細分專業領域,“李寧”的名氣并不響。比如,乒乓球領域不如紅雙喜,羽毛球領域不如yonix,足球、籃球領域不如耐克和阿迪達斯。 紅雙喜則恰恰相反,已經是乒乓球領域頂級設備制造商,但在其他方面建樹不多。 因此,在談到此次收購時,李寧集團董事長李寧直言不諱:“紅雙喜多年以來一直以其高品質的乒乓球產品聞名于世。這次收購紅雙喜,不但顯示我們致力實踐成為多品牌營運商的策略目標,更有效地加強李寧集團在快速增長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室內運動產品市場的地位。鑒于中國一直在各項世界級乒乓球和羽毛球賽事中名列前茅,預期2008年奧運會將進一步刺激中國人民對這兩項運動的熱愛。這為集團帶來極佳的機會。” 李寧表示,將抓住新機遇,讓兩個知名品牌在品牌營銷、市場推廣、賽事贊助、渠道優化以及公司管理等各方面實現互通有無,產生協同效應,令集團整體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其實,李寧沒有明言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李寧公司在奧運贊助商的爭奪上失利于阿迪達斯,這使得在家門口舉辦的奧運會成為競爭對手的舞臺。為了在奧運戰略上有所突破,李寧控股紅雙喜是最佳的選擇。向專業化滲透 早在19O張志勇說,李寧公司花費3.05億元人民幣,“一半買了品牌,另一半看好紅雙喜管理團隊的經驗和成熟度,相信通過合作,能將乒乓球項目真正國際化”。 上海紅雙喜董事長黃勇武則說,這次出售股份,是紅雙喜歷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資本運作。“這么多年來,紅雙喜一直要打造世界級品牌。作為國產品牌,又面臨奧運會,我們再不動,就有可能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紅雙喜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真正打造國際化體育器材品牌。在北京奧運會上,紅雙喜是乒乓球、羽毛球、舉重3個項目的奧運指定器材商。這樣的優勢,肯定也是李寧公司所看中的。” 據透露,下一步,李寧公司將提供其4000多家門店中的1400家,作為紅雙喜品牌的銷售終端。而此前,紅雙喜所有的銷售點,剛剛超過700家。一下子增加一倍的終端,紅雙喜的產品銷量值得期待。 業內人士普遍看好收購后的紅雙喜,“第一,紅雙喜品牌會越做越大;第二,保持高端市場的占有率,確保專業化程度在世界領先”。 不僅要博大更要精深 北京奧運的腳步越來越近。而在此前被看好的李寧,卻在與阿迪達斯爭奪奧運贊助商的地位時失利,這使得李寧公司有點尷尬。業內也一直期待李寧有所反擊。收購紅雙喜,正是李寧打響反擊戰的。國際著名投資銀行美林表示,由于李寧仍有高達5億元的手頭現金,預期公司陸續會有類似的收購交易。 分析人士認為,李寧收購紅雙喜,不僅是出于奧運商機的考慮,也有對競爭對手綜合分析后的精心盤算。作為李寧的競爭對手,阿迪達斯和耐克在其涉足的所有領域都以專業化聞名。以跑步鞋為例,耐克已經把跑步鞋作為一種藝術來做,傳統意義上的面料、質量等,不再是考量最多的因素,而是研究如何適應腳型、地形,如何保護跑步者的腳步,如何提升速度。這種專業化,正是所欠缺,或者說急需提高的。 “主要是資源互補,李寧公司生產運動服裝等,而紅雙喜是國內遙遙領先的乒乓器材生產商。中國人的體育類消費中,乒乓球項目排第四。李寧如果不與紅雙喜合作,要在乒乓球領域重新起步,比較困難。”張志勇的話,印證了李寧試圖在廣博的基礎上向專業化邁進的戰略。 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轉型 在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的圍攻下,5年來,李寧公司的策略,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張志勇說:“要用世界的眼光,發揚本土的品牌文化。耐克和阿迪達斯可以攻占一線大城市,但他們未必能到達地級、縣級市,那里可以讓李寧品牌站穩腳跟。” 而黃勇武曾開玩笑地說,與上海紅雙喜的合作,是李寧公司“重新進城”的標志之一。李寧在國內擁有4000多家零售店,紅雙喜擁有700多家,其中不少還不屬于零售店。紅雙喜的海外市場比較成熟,歐洲、日本、東南亞和美洲都是其傳統的穩定市場,海外市場占總銷售額比例達近25%%,而李寧的海外市場較小,尚待開發。 按照雙方的合作計劃表,到明年4月份,將推出“李寧+紅雙喜”品牌的明確戰略。奧運會期間,李寧在6個奧運城市的旗艦店,都將出售紅雙喜產品。而北京奧運會后,雙方將有一個為期5年的戰略策劃。 有關專家表示,李寧的“博”與紅雙喜的“專”能否成功結合,不僅是這兩家企業的重要轉折點,更關乎整個中國體育用品產業轉型。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運動鞋產業發展既要“專”也要“博”-資訊科學】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