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筆記|真正的博弈“優于”善意的承讓?:數據分析

時間:2023-11-29 19:03:45 作者:數據分析 熱度: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描述::志愿服務筆記 | 真正的博弈“優于”善意的承讓? 編者按:上周四志愿者在協和西院的服務不同于往常的手工服務,應患者的需要,志愿者患者們打起了撲克牌,而志愿者們為了讓患者開心選擇了用退讓的方式進行這場棋牌博弈,而這真的能讓患者更能感到快樂嗎? 1 服務時間:2019年10月24日18:00-20:00 七彩葉志愿者:倪曉紅、崔懿允、秦惠敏 記錄者:秦惠敏 本周的活動開展不同于以往的熱鬧繁忙,但讓我們對志愿服務有了新的理解與認識。 我和志愿者小崔到達會議室后,來了兩位女病人邀請我們一起玩牌。我們欣然應允,但不久就遇到了小狀況。大家來自不同的省份,各地流行的紙牌規則不一樣,這算是服務中小小的“文化沖突”,但考慮到女病人的“服務對象”身份,我們很快選擇了妥協,重新學起了她的規則,接著便開始了牌桌上的對弈。另一位女病人沒有參與到我們活動中,只是在旁邊觀摩我們。 在打牌的過程中,我有些擔心自己發揮得太好而讓病人產生挫敗感,但事實證明我們完全多慮了,女病人牌技秒殺我們二人,我們連續輸多場失敗,玩牌的女病人和觀牌的女病人都很開心。 也許是長期的扎根病房,讓我們與病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的熟悉。但與此同時,我也在反思如何看待“病人”與“志愿者”的地位關系,“病人”是否需要被我們小心翼翼地保護、不被傷害?比如在開始,我們基于病人的考量選擇了妥協她的規則,在游戲開始后,也試圖在開始通過“善意的承讓”讓病人們獲得更多的快樂,然而,我所看到的女病人臉上的笑容,似乎是來自真正的博弈,而非被“保護”而來的快樂。在志愿的過程中,在志愿者與服務對象的關系中,志愿者是否會因“志愿者”的優勢身份,而逐漸在“服務”的慣性中,將服務對象“他者化”,并有意或無意地將其建構為“弱者”? 志愿者:崔懿允、倪曉紅、秦惠敏 2 服務時間:2019年10月23/26日14:20-17:00 七彩葉志愿者:崔丹、王琰、宋修寧、吳玲、張雷超 記錄者:宋修寧 周三參加病房服務,一進病房,看見老奶奶躺在病床上,旁邊站著一個雙手放在口袋里,帶著口罩女士,我問她:你和奶奶是什么關系,她回答說我是女兒,能給媽媽洗頭嗎?她說你們是專業的,我回答她說我們是志愿者,不是專業洗頭的,我們準備工作做好了,準備洗頭,拍照的志愿者來了,她馬上對著我說,你的好好表現一下,給你拍照了,我說:我不需要表現,需要表現的是你。沒洗完頭,大女兒就走了。奶奶的小女兒穿著像護工,我以為是護工。最后小女兒一直道歉,說姐姐脾氣不好,家里只有她掙工資的。奶奶也謝謝我們,此事讓我氣憤的是她用那副高高在上的語氣,讓我好好表現,病人有情緒我可以接受,但患者家屬用盛氣凌人的態度對我,我有些不能接受,所以我并沒有選擇沉默。 吳玲老師在為患者洗完頭發后還為家屬示范了撫觸關愛,做得細致認真,不光服務到患者,還讓家屬、護工與患者之間建立了愛的鏈接。 編輯校對:張晏瑋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志愿服務筆記|真正的博弈“優于”善意的承讓?-數據分析】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