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首富竟是他,外國人來廣州做生意都得先見到他家拜訪!:電商客戶關係管理

時間:2023-11-22 11:34:11 作者:電商客戶關係管理 熱度:電商客戶關係管理
電商客戶關係管理描述::世界前首富竟是他,外國人來廣州做生意都得先見到他家拜訪! 說到哥德堡號,就不得不說到清代的中瑞貿易;說到清代的中瑞貿易,有個中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曾經的廣州首富潘振承(“承”一作成),廣州“同文行”創始人,首任十三行公行總商,當年瑞典商人在廣州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潘振承(1714-1788),又名啟,字遜賢,號文巖,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今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人。其父潘鄉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較為貧苦。潘啟是家中五個兒子中的老大,他13歲就開始輟學,到海邊給人當船工。 三下呂宋,外語深通 據族譜記載,他曾“往呂宋國貿易,往返三次,夷語深通”。 閩南有句俗語叫“行船走馬三分命”, 說的是海上船工的危險性。但窮人家的孩子,為了生計,哪有太多的選擇。 他曾經三次跟船南下呂宋(今菲律賓),販賣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給西班牙、英國、葡萄牙等外國商人,獲利頗豐,積攢了他人生奮斗歷程的第一桶金。 在大帆船時代,遠洋航行深受季風氣候、洋流的影響,商船每次買賣貨物后,并不能及時啟航,要等到順風順流時才會出發。這樣,每一次出海謀生,潘啟都有一段逗留呂宋的時間。 他是個善于學習的人,靠著年紀輕、頭腦靈,在滯留呂宋時期,他學會了西班牙語,廣東英語與廣東葡萄牙語,可能還會澳門葡萄牙語,據說這是十八九世紀穿行亞洲的各國商人常說的方言。通曉外語給潘振承日后從事洋行帶來巨大的優勢。 到廣州發展,創辦同文行 積攢一定本金后,24歲的潘啟于乾隆三年(1738年)由閩入粵,到廣州謀求更大發展。 廣州是清朝當時最大的進出口貿易港,他先是在一個姓陳的老鄉開的洋行里做事,由于工作努力,能力出眾, 陳姓老板十分信任他,委以重任,他因此積累到了很多洋行生意的經驗和人脈。 1742年,陳姓老板“獲利榮歸”,積攢了足夠資金和閱歷的潘振承便向朝廷申請當十三行行商,獲準后仍以原商號名經營洋行。數年后,更名為“同文行”。“同文行”的意思是“沒有語言障礙的公司”,他又給自己選了商名“啟”,以顯示其創業的志向。 由于他務實開放、經營有方、敢為人先,生意越做越大,積累了雄厚的財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潘啟被清政府選為廣州十三行商總,是歷史上連續出任商總時間最長的商人。 十八世紀的“世界首富” 興盛期的潘家不僅是廣州首富,而且富可敵國。 潘家究竟有多少錢?當年與潘啟做過生意的一個法國商人曾給《法國雜志》報料說,潘家每年消費多達300萬法郎,財產比西歐一個國王的財產還要多。為此,潘啟被《法國雜志》評為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而且潘家之富貴,達三世之久。在廣州一口通商85年歷史中,潘家擔任總商的時間就占去39年。當年的潘家花園規模超過大觀園,洋人都以在潘家花園宴飲過當做殊榮。 ▲ 潘家花園海山仙館,由英國畫家托馬斯·阿羅姆(Thomas Allom)繪畫。 “夷人到粵必見潘啟官” 潘啟做洋行貿易做得如此成功,據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語言優勢 由于他懂四國語言,與外商打交道有很大的優勢。 和洋人打交通多,他也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在廣州十三行中,他第一個使用匯票與外國商人貿易結算,減少白銀交易所帶來的不便,促進了資金的快速流轉。 二是他與洋人關系都很好 清朝政府一直都是重農輕商,對海外貿易幾乎沒有主動進取意識,在天朝大國的傲慢心理下, 早年來華貿易的外國商人,一開始受到很多限制和輕視。另外,由于廣州行商是壟斷貿易,洋人在商業出現問題時相對弱勢。 但是潘振承為人公允,與洋商打交道時不卑不亢,以禮服人,以誠相待,遵守國際市場游戲規則,因此贏得洋人的廣泛尊重。外國人都稱他為“潘啟官”,“夷人到粵必見潘啟官”。 三是誠信經營 當年外貿生意中,最大的出口商品是茶葉。每年大約有一百條各國船只冒著巨大航行風險來到中國,就是為了茶葉。 但是外國商人面對中國茶葉的品質問題,常常頭大。 ▲ 十三行時期廣州茶葉店鋪。 有史料記載,清代廣東行商在出口茶葉時有以次充好的情況。茶葉不同其它商品,其等級和品質不容易一眼望知,即使檢測也只能抽檢,因此就有商人裝箱時投機取巧,將品質好的茶種放在箱的上層,中間部分混入品質低的茶葉,有時甚至會發生以“廢物”(比如其他樹葉)代替茶的情形。這種“混合茶”在倫敦時常遭受批評,但英商索賠時卻很困難。 在誠信普遍缺乏的時代,潘家出口的茶葉質量卻沒有發生過問題。為了取信外商,他還開了退賠茶葉的先例,愿意賒購商品,只要有任何品質問題,索賠一箱就補償一箱,為此東印度公司稱贊他為“行商中最有信用之唯一人物”。 也正是由于他信用可靠,為了拿到他家的貨,外商常常樂意給他預付款。1772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管委會給潘啟的生絲預付款銀12.5萬兩;1774年底,生絲預付款銀24萬兩;1780年,又預付給潘啟白銀60.15萬兩。同文行充足的資金運轉,進一步擴大了他的貿易量。 ▲ 位于廣州南華中路的潘氏大院是目前少量現存的十三行遺址之一。 瑞典人心目中的中國NO.1 瑞典東印度公司第一艘商船來廣州貿易時,與之做生意的就是潘振承。當時他還在陳老板的商行做事,自己跑上跑下,盡心盡力,給首次來華的瑞典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瑞典人滿載而歸后,取得了很好的利潤,于是便接二連三地派船來華。 經過幾次合作, 瑞典人認定了潘啟是個見多識廣又誠實可靠的生意高手,瑞典東印度公司從此認定買他的貨色,成了他的固定客戶。 包括“哥德堡號”在內的瑞典商船每一回出現在珠江口時,都指名要和他的洋行做生意。 曾有人著述認為潘啟曾到過瑞典。但以當年往返歐洲一趟少則兩年,多則三年的時間推算, 這種說法又不太牢靠。不過,雖然無法考據他是否真的到過瑞典,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潘啟名下的同文行與瑞典的商貿來往是非常密切,而且關系超好的。 雖然總量來說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貿易額最大,是潘啟最重要的商業伙伴,但是對于瑞典東印度公司來說,潘啟和他的同文行卻是瑞典對華貿易最重要、也是最信任的商業伙伴,是瑞典人心目中的中國 ‘NO.1’。 ▲ 十三行時期的廣州。 直到今天,瑞典的哥德堡博物館仍藏有潘啟的玻璃畫像,這是歐洲所有博物館中唯一珍藏的一幅古代中國人畫像——據說這是當年潘先生親自送給瑞典東印度公司老板兼大班尼克拉斯·薩爾格林(Nicles Sahlgren)先生的。 瑞典人沒有忘記“哥德堡號”的歷史貢獻,同樣沒有忘記這位中國合作伙伴。 哥德堡大學圖書館至今還珍藏著一份購貨合同,上面有潘振承于1767年的親筆簽名。 作為商人,潘振承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留下太多記載,但是在外國青史留名,讓外國人在博物館懷念的,可以說是極少的了不起的人物了。 ------------------------------------------------------ 聲明:本文編撰推送屬非商業行為,如涉及著作權問題,請著作權人或著作權持有人與我們聯系,聯系郵箱:346[email protected](本QQ為工作號,不加好友),我們將妥善處理。轉載請注明轉自“黃埔文化遺產”(ID:hpwhyc)。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世界前首富竟是他,外國人來廣州做生意都得先見到他家拜訪!-電商客戶關係管理】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