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輸在起跑線”從來就是個偽命題:網路安全

時間:2023-12-11 15:32:34 作者:網路安全 熱度: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描述::洪蘭: “輸在起跑線”從來就是個偽命題 洪蘭教授,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前所長、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心理學博士。在研究講學之余,洪教授還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曾翻譯了二十多本生物科技以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 10月17日、18日,在一場由世外教育集團主辦的“世家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我們見到了洪蘭老師。她帶來了題為《大腦的秘密:從腦科學談兒童教育》,從科學的角度探討了如何更好地養育孩子。本文大部分內容,來自洪蘭老師的本場講座,為了方便大家閱讀采用第一人稱整理。 作者:橡樹君。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藍橡樹教育日歷 2020年正式發售 我們每個人都有四個腦葉:額葉、頂葉、枕葉、顳葉。 這里面,黃色的前腦最重要,也叫做總裁腦,我們的計劃、策略、情緒控制都是前腦(控制),前腦受傷,則人格改變。 1969年我去美國留學時,美國發生了一起校園槍擊案,死了27個學生,兇手是個原本功課很好的年輕人,當場被警方擊斃。事后,警察發現兇手的書包上貼著一個條子,上面寫著“請務必解剖我的大腦”。 解剖出來一看,他的大腦在前腦長著拳頭這么大的瘤,這個瘤使他有了暴力傾向,使他殺人無數。現在的神經犯罪學,就是從大腦結構來研究犯罪動機的科學。 有時,我們發現一個孩子突然間成績一落千丈。這里面就可能有三個原因:1、家庭變故。比如父母吵著鬧離婚;2、遭受欺負。比如校園霸凌;3、孩子腦病變。 所以我們常跟父母講,不管孩子功課考得怎么樣,不能叫他的頭去撞墻,頭是最重要。你就基本即便說去巷口買個醬油,你只要出門騎腳踏車帶安全帽,開車一定不可安全。這個前腦不能受傷。 此外,藍色的聽覺皮質也不能受傷。我們一直覺得眼睛很重要,而耳朵似乎都怎么被刻意保護。 我們大部分人是不會手語的,而中文又是聲調語言,四聲不在嘴型上。各位可以看我的嘴巴,“爸爸看報紙吃包子”,這個“報紙”和“包子”是同一個嘴型,所以如果你四聲抓不準,人家不知道你在講什么,所以聽力是很重要的。 此外,我們在做實驗時發現,噪音超過89分貝,每增加3分貝,聽神經死亡的時間減半;超過121分貝(121分貝是噴射機起飛的音量,所以在機場工作人都戴耳罩),7秒鐘聽神經細胞開始死亡。在89分貝噪音環境下長大的老鼠,學習能力受損、智商減低。 出生四天的嬰兒,聽不懂你講的話。通過核磁共振可以看到,在耳朵旁邊給他放不僅吵架的聲音,孩子的恐懼東西馬上亮起來了。 根本都聽不懂,為什么要害怕?聲調太大了!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也不要對孩子吼叫。 另外,圖中綠色代表的是視覺皮質后腦(枕葉)。眼睛壞了,你也看不見了。所以大腦是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受傷的。 大腦是不斷發展的 過去說,大腦定型了就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現在都推翻了。 實際上,大腦一直不停地因為外界需求的改變,而改變里面的神經分配。 圖中這個橘色部分、形狀像海馬的,叫做海馬回,是管記憶的地方。海馬回壞掉,會有失憶癥、阿爾茲海默癥。 我們實驗室只要貼廣告,征求65歲的人來實驗室做記憶的實驗,電話都打到爆掉,老人家說:“我也不要你500塊錢的車馬費,我只求你幫我掃描一下,看我有沒有阿爾茲海默癥。” 那我們就跟他說:“你為什么這么擔心呢?”他說:“老師你不知道,我昨天把綠豆湯燒成綠豆干,忘了關火。” 這個不是阿爾茲海默癥,而是同質性干擾。你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年紀越大經驗越多,就像白板變花了,看不清楚了。 各位不相信的話,我請問你還記得三天前早飯吃了什么嗎?你有吃早飯,可是吃了什么就忘掉了。因為你每天都吃早飯,這叫同質性干擾,不是阿爾茲海默癥。 那么,阿爾茲海默癥是什么?比如在這個市場買菜買了60年,走出去卻找不到路回家了;跟你先生結婚50年,看到他不認得了。 海馬回的橫切面是這塊叫做齒狀回,先長出來的神經細胞都在這里。 1998年,有個89歲的老人患有鼻咽癌,治療他時需要打放射性的水去追蹤癌細胞的擴散。注射以后3天,老人家過世了,他的家屬把大腦捐出來做解剖。我們發現齒狀回處的神經細胞是發亮的,表示它是注射了放射性的水以后,才出生的新的神經細胞。 這個實驗非常重要,推翻了在1906年得過諾貝爾獎的神經學祖師爺卡哈在1913年說的“大腦定型以后不能改變,神經細胞死了不能再生”的話。 所以,大腦神經細胞的生長是貫穿人一生的,沒有什么“三歲定終身”、“輸在起跑線上”。不要叫你的孩子去抓周,那個沒用的。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是錯誤的觀念。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尤其是中國有一句話叫大器晚成。 愛迪生、王陽明都是大器晚成的人。王陽明5歲才會說話,現在人3歲不會說話就要被送去“修理”了。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大腦是用進廢退 圖中這是猴子的五個手指頭,上面是手指頭對應的運動皮質區,也就是管手的地方。 圖中的1就是管大拇指,2就是管食指,3就是管中指。通通找到地方以后,把它的中指的腦區切掉,過了三個月以后你來找第三個指的地方已經被圖2、圖4瓜分掉了。 圖2的腦區本來這么小,變得這么大,圖4的腦區本來這么小,變得這么大。大腦是用進廢退,你不用別人馬上拿來用,“你只開發了人的10%大腦”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大腦的資源是不夠的,你不用別人馬上拿來用,沒有潛能開發這回事。 所以,五個指頭里面哪個指頭比較靈活?是食指,因為食指占的地方最大。也就是說,你要用的多它占的地方就大,因為神經比較多,所以它就會比較靈活。 那么小拇指很小,哪一個行業的人,他的小拇指跟食指一樣大? 就是音樂家、鋼琴家、小提琴家。這個實驗是在德國做的,做柏林愛樂交響樂的十二個小提琴家,在核磁共振里面掃描他們的大腦,發現他們因為右手拉弓,左手按弦,左手的小拇指跟食指一樣大的,所以大腦會一直因為外界的需求而改變,而且這個改變很快。 還是這雙猴子的手,找到相應的腦區,然后把3、4指的皮縫起來,使它動作同步。過了三個月,把線拆掉,送去照,結果指3和指4跟著動了。 對大腦來講,你們兩個都同步運動了三個月,你們顯然是同一個東西,現在拆線來不及了,猴子就只有四個指頭而不是五個指頭了。這就是大腦一直不停地因為外界需求而在改變。 孩子出生到九個月時,能夠做皮紋檢測,而無法做腦紋檢測,因為我們手指頭的皮紋是在胚胎四個月時就已成形,而腦紋要一直發展到青春期后期才完成。 0到6歲是大腦發展最厲害的時候。6到12歲進小學了,這個階段著重培養孩子的價值觀,你會看到大腦的改變比較少。 12歲到18歲,大腦開始發生劇烈的改變——荷爾蒙出來了,青春期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講話都要頂嘴。 18歲到24歲,大腦成熟,改變就比較少,但也仍然在改變。 德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掃描一群德國大學生的大腦(scan a),然后叫他拋接三個球,練到一分鐘球不落地才可以停止。練到熟練的時候,掃描他的大腦(scan b)。再叫他回家休息三個月,不要摸這個球,再來掃描他的大腦(scan c)。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運動皮質區,會因為他用而變大,不用而變小,不停地因為外界需求,改變神經分配。 但是,這個改變要主動! 圖中這位女性是個電影明星,叫Patricia Neal,她在1964年的時候拿過金像獎,那一年她38歲。但是很不幸,僅隔了一年,她中風了。 在1965年,中風是無藥可救的,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樣,也沒有CT 掃描,更不要講核磁共振或者是振子斷層掃描了。 她左腦整個壞掉,左邊的視覺皮質也壞掉了,所以她右眼帶著眼罩,嘴巴不能說話,右邊的身體癱掉。醫生就跟她講,“你這么嚴重的中風,這輩子不可能再上舞臺了。”可是她剛剛拿過金像獎,她非常的不甘愿從事業巔峰突然掉下來,因為不甘愿,所以她下決心一定要再回舞臺,她開始主動復健。 她經過四年的復健以后,重回舞臺演戲拿到艾米爾獎。當天演完以后,臺下全部站起來,大家都沒有想到有這么厲害的人。 有了核磁共振以后,科學家把她找回實驗室:“你當年受傷的時候,只有電腦斷層掃描,明明看到你的左腦區都黑了,你的右手是左腦控制的,你的左腦都黑成這個樣子了,我們想知道為什么你的右手會動?” 各位看到,這是同一個人的三張大腦片子。腦的形狀是一樣的,它只是掃描的高度不同,都會看到紅色的,她右邊的運動皮質區,把她左邊壞掉的功能給拿過來了。所以說功能可以轉換的,而且是越小的時候受傷,轉換得越快。 所以一定要回去跟老人家講。假如你今天中風了,請你好好去復健,功能當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回來。很多部分是可以回來的,這是重要的。 每一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和 嬰兒十個月時,你會看到他的新陳代謝跟成人一樣,十個月的孩子是拼命在學習,孩子只要眼睛一睜開來就在學新的東西。 有時候孩子晚上做噩夢會哭,大人會覺得好奇怪:你才生下來,又不要上班,又不要上學,又沒有老板罵你,你干嘛做噩夢? 其實后來我們發現是孩子白天學東西太多了。腦子里進來太多東西,他來不及處理的時候,會變成壓力。所以就像老人家說的,孩子睡覺前不要讓他玩得太瘋。 嬰兒十個月大時,新陳代謝已經到達成人的水平,再一路往上走到5歲,就已經幾乎是成年人的兩倍了。這里的新陳代謝可直接對應學習能力。 也就是說,孩子5歲以前在拼命建構他的大腦。在這期間,很多家長就迫不及待地要給孩子塞很多知識。 我個人是比較反對早教的。因為知識改變得很快,你的孩子以后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用到的很多知識,很可能是現在尚未發明的知識。所以,與其教孩子一些未來可能用不到的東西,還不如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比如孩子兩三歲時喜歡摔東西發脾氣,家里沒有管,以后進學校,老師非常痛苦。五歲以后,再去嘗試關掉情緒窗戶,就來不及了。 但是管教也要有方法,尤其要制定的規矩和限制,有規范,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因為只要不踩到紅線都沒有關系。 最怕就是父母親沒有給孩子規范,孩子不知道你的底線在哪里。比如有時候做一件事情,正好父母打牌贏了很高興,他說給你一百塊買玩具;有時候打牌輸了,明明還是同一件事情,卻賞了孩子一個耳光...孩子將無所適從。 也更不能因循中國人的那句老話——“天不打上房揭瓦”。 其實沒有這回事。實驗證明:三歲的被打過一次的孩子,五歲時打人的幾率比較高。 在打孩子罵孩子之前,先反省一下:他是你教的,你怎么教,他就怎么形成。 這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發現美。孩子剛出生時,我們只想讓他安全健康地長大就好。可是慢慢地,父母就開始拿自家孩子與別家孩子比較起來,人比人就氣死人了——人家都會,為什么你不會? 可是當你用欣賞的眼光看你的孩子,一定會看到他。 意猶未盡 ........................................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洪蘭:“輸在起跑線”從來就是個偽命題-網路安全】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