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貴州千戶苗寨里有條噶歌古巷,里面全都是非遺:資料庫管理

時間:2023-12-02 17:03:05 作者:資料庫管理 熱度:資料庫管理
資料庫管理描述::貴州千戶苗寨里有條噶歌古巷,里面全都是非遺 嘎歌古道,是苗寨小巷子的意思。1000 多年前,為了尋找美好家園, 西江 先民翻越雷公山,來到這里并在此定居,開墾農田,繁衍后代,并締造了美麗的 西江 苗寨。 它隱藏在古街游方街上。靠近一號風雨橋。順著一條掛著油紙傘的狹長小巷子走進去,才發現里面藏著的都是寶貝。有先民最早到達的 “源西江”,有展現苗家古老祭橋文化的 “家祭橋”,以及古歌演唱、 情歌對唱、銀飾制作、米酒釀造等活態文化展示點。薈萃了苗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刺繡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它代表了中國少數民族刺繡的最高水平。刺繡是苗族服飾的主要裝飾,是苗族女性文化的杰作。雷山是中國苗族文化的中心,境內有俗稱為長裙、中裙、短裙、八寨和百鳥衣等五個苗族支系,每個支系服裝都絢麗多彩、雍容華貴,形成的風格可 以追溯到唐宋以前。 這里有苗繡、臘染、手工造紙、釀酒、 西江 老銀莊、雷公山茶、古歌堂等非遺文化及特色工藝等。 苗繡、蠟染、手工造紙都是可以親自體驗的。我們停下來腳步,在這里感受蠟染。描線,上蠟,再請苗家姑娘幫我染制。不記得有多久沒有這樣慢下來了,把時間都花在美好的事情上。 苗族傳統繪蠟工具主要是竹、木和動物毛管制成,如今用金屬制成 的繪蠟工具也十分普遍。苗族蠟染的工序主要分為洗練、點蠟、染色、 脫蠟、洗曬等五個步驟。 一是洗練,就是將布料反復浸泡、捶打、漂洗, 除去雜質,以便于點蠟; 二是點蠟,也叫畫蠟,就是用小鐵鍋、銅鍋等 容器放在碳火上,加入黃蠟、白蠟或楓脂,待蠟溶化,然后用蠟刀沾蠟 汁在布上描繪圖案。苗族婦女畫蠟均不打畫稿,而是憑手拈來,一幅幅 美麗的紋樣就躍然布上。點蠟是蠟染工藝的關鍵,不僅決定圖樣是否美 觀,還決定蠟染是否 成功 。 三是染色,就是將“點蠟”后的布料用溫水 浸透,放入染缸中輕輕翻動,然后取出晾干,再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 復。淺色可三、四次,深色十余次。在反復浸染過程中,有的要涂豆漿, 用于固色;四是脫蠟,就是將染好的布料,放入冷水中漂洗,再放入熱 水中煮,將附在布料上的蜂蠟化于水中,讓蠟與布料分離,然后用清水 漂洗干凈,取出晾干即可。 苗族蠟染所用的傳統染料主要是植物蓼藍。它的葉子和根提煉出來藍靛是純天然的染料。苗族傳統蠟染是苗族婦女從小在母親或姐姐的指導下練就而成,她 們繪蠟的心態和耐力特別好。苗族家庭蠟染,沒有專門的場所。吊腳樓 上的美人靠,光線充足,是繪畫的好地方。村寨中的房檐下、 大樹 下都 是姑娘們蠟染作畫的好地方。姑娘們三五成群在一起作畫,不僅可以相 互切磋技藝,還能交流思想,增進感情。 在噶歌古巷里, 還能聽到苗族比較代表性的是苗族古歌,演唱者多為寨中的老人。 苗族古歌是苗族先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口傳史詩,是古代苗族人民生活的瑰麗畫卷,是集歷史、倫理、民俗、服飾、 建筑等為一體的苗族歷史文化百科全書,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歌內容十分豐富,幾乎涉及到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滿了 神話色彩,從開天辟地,鑄日造月,萬物生長,洪水滔天,祖先遷徙, 社會制度,以至于衣服為什么那樣染,發髻為什么那樣挽,每一風俗習 慣,每一事物,甚至一只小小螢火蟲的來歷,都有一節古歌來詳細敘述。 苗族古歌表現了苗族萬物有靈、生命神圣、眾生平等、人與自然共生共 榮的哲學思想。 各地苗族古歌曲調不同,各有特色。在 西江 千戶苗寨,由老人們所 演唱的苗族古歌,風格獨特,聲韻渾厚,莊重肅穆,內容深厚,猶如天 籟之音,不絕于耳,意味久遠,堪稱苗族古歌演唱的一絕。 嘎歌古巷里原生態實景苗族婚俗歌舞展演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做完蠟染,依在水邊,看一場動人的愛情故事。思緒隨歌聲起伏,想起你含蓄的臉龐……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原創貴州千戶苗寨里有條噶歌古巷,里面全都是非遺-資料庫管理】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