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重返歐盟市場:走出去還得走得穩:資訊科學

時間:2023-10-29 08:58:52 作者:資訊科學 熱度:資訊科學
資訊科學描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從事皮鞋貿易的企業被一個利好的消息鼓舞著,那就是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出公告,宣布從今年3月31日起正式停止對中國皮鞋征收歷時5年、高達16.5%的稅。這也意味著中國皮鞋重新獲得了進入歐盟市場的機會。不過,新的挑戰同時也擺在了中國制鞋企業面前:一是今年以來國際市場持續快速增長的,二是世界各國日漸緊縮的貿易政策及隨之而來的新的貿易保護。“這無異于對我國出口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那種以量取勝的出口模式將難以行通。”中國皮革協會制鞋辦公室主任衛亞非日前授受媒體采訪時說。不僅如此,眼下,在開拓海外市場上,中國制鞋業還面臨著用工荒和升值的雙重壓力。 2006年10月,歐盟以中國產皮鞋低于本國生產成本的價格為由,向中國出口皮鞋征收高達16.5%反傾銷稅。這一限制措施的出臺,導致國內鞋企產品出口大幅下滑。根據中國皮革協會的統計,2006年,歐盟共進口了21億雙鞋(占其銷售總量85%),其中14.9億雙鞋產自中國。但歐盟在對中國鞋企啟動了16.5%的反傾銷稅后,其從中國進口鞋數量下降了15%,近兩年的降幅持續加大。以國內知名鞋企集團為例,近5年間,該公司對歐盟的出口量從原先的以30%速度遞增降至10%~20%。 近5年來,為了維護企業和行業的利益,以奧康集團為代表的5家制鞋企業一直沒有停止與歐盟反傾銷進行抗辯,終于在近日迎來了柳暗花明。 “雖然歐盟即將取消對華皮鞋征收反傾銷稅,但對中國制鞋業來說危機并未解除。眼下,對方正在尋求包括貿易補貼、市場準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管制措施,以制約中國鞋企產品出口。”衛亞非說。 前不久由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在浙江溫州舉辦的國外對華鞋產品貿易摩擦后續應對工作會議上,主辦方根據掌握的來自歐委會及歐洲鞋業聯盟等機構的多方消息,提醒國內制鞋企業,今后一段時間內,歐盟還將從以下5個方面對中國鞋進行重點監控: 一是歐委會將重點監測所有皮鞋進口產品,以確保沒有新的傾銷和(或)其他不公平行為發生,從而避免對歐產業再次造成損害;二是歐委會稱將促使進口鞋產品使用強制標簽,明確原產地標志,以防止中國產品偽冒原產地進入歐洲市場;三是歐委會承諾將嚴格監控違反知識產權保護的行為;四是歐洲鞋業聯盟呼吁歐委會敦促中國政府開放高端零售市場,以希望在中國快速增長的消費環節中獲利;五是歐委會正在調查中國出口信貸政策是否違反了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以期在反補貼措施中發難。 為應對歐盟對中國制鞋業在取消高額關稅后還將出臺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中國皮革協會建議出口歐盟的企業應加強自律,規范自身的貿易行為,重點要在以下方面有所控制和警惕: 第一,一定要控制對歐盟出口的皮鞋數量,延長出口期限,盡量避免在今年4~6月集中出口。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表明,今年1月,中國鞋出口41.1億美元,同比增長39.2%。對此,衛亞非說,3月底歐盟反傾銷稅停征后,可能會有大量皮鞋訂單涌進中國市場或貿易商的訂單集中在3月以后,這樣會造成4月進入歐盟市場的皮鞋類產品數量激增。 第二,生產企業一定要按實際情況在產品標簽上標明原產地,并對貿易商違規操作(不打原產地或標注其他原產地的行為)加以抵制,以確保產品順利出口。第三,一定要遵守知識產權保護法,嚴禁使用偽造、仿冒等手法侵害國際品牌已注冊的標志、色塊、五金配飾造型、鞋底造型、幫面造型等,以免發生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第四,企業應先自查是否為政府補貼的出口信貸政策的受益者,包括是否享受了低息貸款、土地優惠、稅收返還等,如有相關問題出現,應及時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記者在采訪中還獲悉,面對日趨嚴格的歐盟進口標準,原有的靠低價走量的鞋業出口模式只會給國內鞋企重新設置出口障礙,部分鞋企已開始著手重新歸劃新的出口模式。 奧康集團總裁就表示,企業將更主動地走出去,通過在國外建立研發、采購中心、收購國際品牌等措施,加強與國際鞋企的合作和交流,實現共贏發展,以真正解決外貿摩擦。他還強調指出,中國鞋業要在國際舞臺上掌握主動權,就必須要提高產品研發和品牌附加值,開辟多元市場、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最終在國際市場上靠產品品質取勝,而不是靠低價走量。 眼下,一些具有鞋類產品制造和出口的區域已開始了積極的行動。3月18日,作為中國鞋革業發祥地之一的浙江溫州,就與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建“中國鞋類出口基地”。根據雙方協議,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將向溫州市鞋企提供國內外相關產品的生產、貿易、科技等信息,組織參加國內外展覽、促銷團組等服務;溫州市政府將充分發揮出口基地的集聚輻射效應,加大技術、品牌、市場、信息等支持力度,引領鞋革企業轉型升級、拓展市場,真正把“中國鞋都”打造成國家級區域名牌,把中國鞋類出口基地建設成外貿轉型升級的示范基地。2010年,溫州鞋革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780億元,實現鞋類出口6.75億雙,產品銷往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鞋類出口額占到浙江省的五分之三強。 除了溫州,近年來,同樣具有制鞋優勢的福建泉州市企業,像、361度等均加大了研發投入和品牌建設力度,并獲得了良性發展。如安踏公司2010年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利潤增長了40%、稅收達到7億元。該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認為,這一業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品牌的成功塑造和自主創新及研發投入的突破。2010年安踏投入研發的資金就超過了兩億元,新增專利超過30項,還在美國成立了設計中心。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中國鞋重返歐盟市場:走出去還得走得穩-資訊科學】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